为进一步深化劳动争议多元化解工作,探索新时代“枫桥经验” 的创新实践,4月29日下午,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杨浦区人民法院)与上海市杨浦区总工会(以下简称杨浦区总工会)举行“工会+法院”劳动争议多元化解工作机制建立暨“工会+法院新就业形态纠纷调解工作室”“家门口法庭——劳动争议调处工作室”揭牌一周年座谈会。
杨浦区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孙咏,杨浦区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杨洁,杨浦区总工会及杨浦区人民法院相关负责同志参加本次座谈会。
会上,杨浦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副庭长王芩菲从强化协同发力、坚持高效对接、夯实支撑保障、落实巡回审判四个方面系统介绍了“工会+法院”工作机制运行情况。
杨浦区总工会权益保障部部长王娟从完善队伍建设、聚焦调解联动、拓宽合作渠道方面介绍工会维权服务及调解工作开展情况。
该机制建立以来,双方协作联动,在劳资纠纷化解领域交出亮眼答卷。
杨浦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法官与杨浦区总工会调解员代表就如何加强合作、探索劳动争议化解创新路径进行了交流发言。
杨洁指出,“工会+法院”劳动争议多元化解工作机制是杨浦区总工会和杨浦区人民法院互相协作、深入配合的成果,既是有力保障职工劳动权益的工作成效,也是积极探索劳动领域“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双方将不断拓展合作模式,激发工作室更大效能,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与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融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之中,推动实现劳动法律监督双向赋能,共同维护职工合法劳动权益。
孙咏强调,一要整合平台资源,强化互动协同,共同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工会贴近群众、法院专业裁判的优势,将工作室打造成劳动者权益的坚实“守护者”。二要聚焦区域特点,完善机制建设,维护区域经济稳定发展。聚焦杨浦互联网大厂云集、平台经济活跃及灵活就业特点,不断创新合作模式。三要强化数据共享,深化成果转化,提升争议化解的精准性与前瞻性,推动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本次座谈会全面回顾了“工会+法院”劳动争议多元化解工作机制运行一年来的实践成果,展现了杨浦区人民法院与杨浦区总工会在源头治理、纠纷化解、服务创新等方面的协同效能。双方通过强化资源整合、聚焦区域特色、深化数字赋能,构建了“源头预防——多元调解——司法保障”的全链条治理模式,既为劳动者权益保障提供了坚实支撑,也为区域经济稳定与劳动关系和谐注入了强劲动能。
未来,双方将继续深化合作,以更精准的服务和更高效的联动,实现劳动争议化解从“事后处置”向“源头治理”的升级,为构建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助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更多可复制的“杨浦经验”。
供稿| 民事审判庭
文字| 祝杨盈
摄影| 丁心昀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