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纷”起田垄间
“枫”落春天里
近年来,湟源县人民法院茶汉素法庭始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挥人民法庭基层解纷前哨堡垒作用,创造性地构建了具有湟源特色的“四调”阶梯解纷模式,高效化解了一大批涉农纠纷,实现了矛盾纠纷早发现、早介入、早解决。近日,茶汉素法庭便以“四调”阶梯解纷模式,在田垄间巧妙化解了涉及103户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
原告与103户农户签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后,约定将流转土地用于苗木种植,合同签订后,原告依约向农户支付租金,并在流转土地上种植苗木,后因相关政策原因,原告承租的土地用途目的不能继续实现而提出解约,双方遂产生纠纷诉至法院。
土地纠纷案件看似小矛盾,实则是涉及农民最关心的利益问题,考虑到该批群体性纠纷如果不能妥善化解,可能激化原被告之间的矛盾,既不利于村民的切身利益,还可能影响社会稳定,茶汉素法庭便决定联合乡党委、村委干部及人民调解员以“联动调解+挨户走访+化整为零+类案快审”的方式开启纠纷化解之路。经过挨家挨户走访调查,多次到案涉土地现场查勘,全面了解案情后,“联动调解团队”充分发挥各自专业优势,分别从法律、政策、情理等方面耐心“说法晰理讲情”,引导双方充分换位思考、互谅互让,历经多轮耐心调解和细致工作,最终促使56户村民自愿达成和解。而对于另外未能达成和解的47户村民,茶汉素法庭则及时进行开庭审理,在庭审中针对双方争议焦点,结合前期多番调查了解的情况,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双方释明相关法律法规,让双方明白各自的权利和义务。案件宣判后,当事人均服判未上诉,承办法官同时结合本案实际情况,向农户们普及了签订土地流转合同时应当注意的问题,在法官的见证下,由原告和村委会为各农户划清了地界,有效保障农户不误农时、顺利春耕。
该系列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的分批圆满化解,既避免了103户农户因纠纷错过春耕,也避免了群体性纠纷打破乡村和谐的风险,是茶汉素法庭深化“枫桥式人民法庭”建设、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的生动缩影。下一步,湟源县人民法院茶汉素法庭将进一步发挥人民法庭前沿阵地作用,积极延伸司法服务触角,持续巩固深化“四调”阶梯解纷机制,以法治之犁深耕和美乡村沃土,让司法服务有“枫”度、有力度、更有温度。
来源:湟源法院
编辑:马文娟
审核:晁永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