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记者 刘勇

近日,瑞幸咖啡因疑似“大数据杀熟”陷入舆论风波。有消费者反映,在瑞幸咖啡App及小程序下单时,出现同款咖啡不同账号价格不同的情况,甚至会员账号显示的价格比非会员贵。

01

记者亲测:同款饮品价差5元

据媒体报道,南京朱先生爆料,他与同事一同购买瑞幸大西瓜生椰冷萃,自己作为“咖啡自由卡”会员,价格却比非会员同事高出6元。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在小红书、微博等社交平台,大量用户也分享了类似遭遇,直指瑞幸存在“大数据杀熟”行为。有消费者表示,自己开了会员价格反而更高;还有消费者称注册两个账号,小号能享受9.9元优惠,大号则需支付更高价格,如购买生椰拿铁时,小号9.9元,大号13.9元。

对此,经济导报记者通过两部手机进行验证:一台从未购买过瑞幸咖啡的手机A,在微信小程序上下单大西瓜生椰冷萃,显示价格为9.9元/杯;此前购买过产品的手机B,同款咖啡的价格则为15元/杯。


经济导报记者还对比了瑞幸咖啡的其他几款产品,也出现了同样的情况。如生椰拿铁和橙C美式,手机A的价格均为9.9元/杯,手机B的价格则均为12元/杯。需要注意的是,手机A显示为首杯价,手机B则没有提示。


在会员卡收费方面,瑞幸推出了不同类型的会员卡,月卡价格在15—25元,购买会员卡后,用户可享受诸如免外送费、饮品折扣等权益。

针对价格不同的原因,有瑞幸咖啡店员解释称,出现价格差异可能是由于不同账号获取的优惠券不同、参与的活动有别,并非故意针对特定用户进行差别定价。瑞幸客服方面则表示,系统会不定时发放优惠券,但因发放人群不同,每个人到手的优惠券也不同。至于购买“咖啡自由卡”后单杯咖啡反而贵的情况,瑞幸客服解释说是他们的优惠券优惠力度更大。

02

“杀熟”投诉量居高不下

此次爆出的价格不同,让不少购买瑞幸会员卡的用户觉得自己的权益未得到保障,质疑会员卡的实际价值。

曾多次购买瑞幸咖啡的市民王女士告诉经济导报记者,她很早之前就发现不同人点的咖啡价格不一样。“以前我同事买了会员,结果购买同款产品后发现,她买的比我买的贵,我另外一个同事则更便宜。”王女士说,“我开了两个号,小号能喝到9.9元的生椰拿铁,大号却要15元。”

针对上述情况,经济导报记者通过邮件的方式致函瑞幸咖啡方面进行采访,但截至发稿未收到任何回复。

在黑猫投诉上,共有15285条投诉中包含搜索词“瑞幸咖啡”,也存在大量质疑瑞幸“杀熟”的投诉。有消费者表示,瑞幸咖啡团购套餐与外卖套餐收费价格不一致,外卖平台对于不同的咖啡会收取不同的打包费用,但团购券只要团购了,咖啡就可以任选,不用加收费用,不公平不合理。



有律师对此表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权利,经营者不得利用技术手段等方式,对消费者实行不合理的差别待遇。若商家确实存在“大数据杀熟”行为,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损害消费者权益。

不过,定义“大数据杀熟”存在多方面的难点,主要体现在技术复杂性、价格影响因素的多样性、数据处理界定模糊以及缺乏统一的量化标准等维度。瑞幸是否属于“杀熟”仍需做进一步判定。

虽然暂时无法认定是否为“大数据杀熟”,但此次事件已经给瑞幸带来负面影响,如何挽回品牌形象成为瑞幸最需要做的事情。

版权 | 山东财经报道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