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微博用户“廖师傅廖师傅”贴出了自己被旅游平台和网约车平台利用大数据杀熟的经历。


一石激起千层浪,该网友的遭遇得到众多网友的相应。大数据杀熟一词正式在中国流行开。

此前有测试发现,在机票、酒店、电影、电商、出行、外卖、视频网站等多个价格有波动的平台都存在“大数据杀熟”的情况,且以在线旅游平台较为普遍。

尽管相关部门对“大数据杀熟”的整治力度和手段不断升级,但“大数据杀熟”同样在升级,新做法更加隐蔽、效果更加精准。

譬如,平台从单纯的价格设定转向优惠券策略,即由算法即时生成不同折扣券来进行差异化“减价”,使得“杀熟”行为更难发现。

近期,瑞幸咖啡因疑似“大数据杀熟”陷入舆论风波。

有网友发现,瑞幸咖啡在网络平台上针对不同消费者给出了不同的商品价格,会员账号显示的价格比非会员账号更贵。

有媒体测试发现,在四部手机上,同时打开了瑞幸咖啡微信小程序,选择同一家门店进入菜单。

结果,生椰拿铁和橙C美式在每个账号显示的实际价格分别是9.9元、10.9元、10.9元和13.9元,4个账号中竟出现3种价格,差价最高达4元。


同时将四个账号的积分进行对比,分别是0分、99分、1781分和10078分,其中单价最贵的,是点单最多、积分最高的黑金鹿。

此外,部分用户发现,长期未使用的账号能重新获得优惠券,而高频消费的账号反而价格更高。

在小红书微博等平台,也有不少消费者表示遇到过类似现象。有网友发现不同手机系统(如苹果与安卓)会有不同的价格。


对此,瑞幸方面解释称并非“大数据杀熟”,系因优惠券系统根据用户画像进行差异化发放所致。

官方客服也称,不会出现点得多的账户反而价格更高的情况。

法律界人士指出,如果是“随机发放优惠券”,并不能绝对地认定为“大数据杀熟”。但如果是通过大数据分析,针对某些特定消费群体发放特定消费券,造成同一商品价格不同则涉嫌大数据杀熟,侵犯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消费者可以收集证据,如截图、电话录音等,向平台投诉,也可以向市监部门或消费者保护协会举报或反映。

针对这一情况,网友经过不同的尝试,总结出以下几个方法:

1、多平台对比

外卖打车这类生活服务,不要对某一个平台产生依赖,尝试多平台同时使用,往往能拿到更多优惠券;另外除了我们都熟悉的APP外,还有聚合所有打车软件的综合平台可以使用,不仅叫车快,还能比价。

2、避免短时间内重复多次搜索

短时间内重复多次搜索,APP就会认为你是迫切需要的客户,当你每一次搜索后就会发现价格出现了不同,如当你几天前搜索的某天机票价格,每天都在关注的他的价格变化,价格会一天天涨上去,即使这个航班的客座率不高,但价格依旧下不去。

3、使用多账号搜索购买

最好多使用不同的账号,如夫妻、父母等账号来搜索购买,以减少后台对你的购买行为进行标签。

4、 逛一趟货源批发网站和比价网站,做到心中对价格有数

网购前,先使用货源批发网站和比价网站看看商品历史价格和成本价格再下单。这类网站有很多,比如淘宝1688、什么值得买等,大家可自行查找。此外在网购的时候,尝试有目的性地搜索,少根据APP推荐来消费。

5、尝试官方渠道订购

酒店、机票、火车票,使用官网渠道(官网、小程序、公众号)购买往往更便宜。例如几大航空公司官网每周都会有机票打折日,12306的排队候补功能也比什么加速包靠谱得多。

编辑:cc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