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车普及的当下,

一起保险理赔纠纷案件,

让众多车主对

保险权益保障产生了新的思考。

近日,

钦州市钦北区人民法院审结了

一起新能源汽车

财产保险合同纠纷案,

车主孟某因车辆电池进水

维修费用问题与保险公司对簿公堂。


01

左中括号

车辆突发故障,高额维修费用成争议焦点

左中括号

孟某驾驶的新能源汽车购置于其与妻子玉某夫妻关系存续期间,行驶证登记在玉某名下,孟某则作为投保人及被保险人,为该车在保险公司投保了交强险以及涵盖新能源汽车损失保险、第三者责任保险等在内的商业保险,保险期限为一年。

在保险期限内,孟某驾驶车辆时明显感觉到动力系统异常,车辆动力显著下降。这一异常情况让他不敢掉以轻心,他立即把车送往专业的汽车销售服务公司进行检修,同时向保险公司报案。

经专业机构检测确认,车辆必须更换电池才能恢复正常使用,相关维修费用高达26183元。孟某认为,既然已投保相应商业险种,该笔费用理应由保险公司承担。然而保险公司却作出拒赔决定,双方经多次协商仍未达成一致。为此,孟某依法向法院提起诉讼,主张以下赔偿:赔偿电池更换费26183元,以及因车辆维修期间产生的租车费24000元、油费6000元,总计56183元。

02

左中括号

电池组件多次渗水,箱底损因难确定

左中括号

在案件审理过程中,诸多关键细节逐渐浮出水面。原来,保险公司接到孟某申请理赔后,委托了保险公估公司针对涉案车辆电池组件的损失情况进行公估,保险公估公司之后出具了一份详细的《公估报告》。报告明确指出,车辆动力减弱以及电池组件箱体底座固定结构出现锈迹,皆是由于电池组件内部大量进水且持续时间较长所导致的不良反应。经进一步深入调查发现,电池组件内部进水的根源在于箱体底部(外)遭受损坏后,车辆多次出现渗水现象。但遗憾的是,箱体底部受损的具体原因难以确定。同时,法院经查明,孟某在车辆底盘,也就是电池组件箱体外底部产生一处较深且长的划痕时,并未在第一时间向保险公司报案。这一疏忽行为,直接导致事故发生时,车辆驾驶人当时的状态、事故发生的原因和性质、损失程度等一系列基本事实情况都难以查明,事故成因更是无法准确判定。

根据双方签订的商业险条款第十一条明确规定:“投保人、被保险人或驾驶人在知晓保险事故发生后,若故意或者因重大过失未及时通知,致使保险事故的性质、原因、损失程度等难以确定,保险人对于无法确定的部分,不承担赔偿责任,但保险人通过其他途径已经知道或者应当及时知道保险事故发生的情况除外。”此外,孟某曾在《新能源汽车商业保险免责事项说明书》上签字,这表明其已确认理解免责条款的具体内容。在庭审过程中,孟某也明确表示对保险条款清楚知悉,并且涉案车辆更换电池的26183元费用实际上并未真正支出。

03

左中括号

未及时报险,损失自承担

左中括号

钦北区法院经过审理后认为,保险合同作为明确投保人与保险人双方权利义务的重要法律协议,双方都应当严格遵守各自的义务。本案中,尽管孟某购买了车损商业险,但其未履行及时报案义务,导致事故相关情况难以确定。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保险公司无需承担更换电池的损失赔偿责任。

在庭审期间,保险公司自愿承诺赔偿孟某电池外壳损失3000元,这一行为属于保险公司对自身权利的合法处置,法院对此予以认可。

至于孟某主张的租车费用,根据商业险条款第二十四条规定:“下列人身伤亡、财产损失和费用,保险人不负责赔偿:(一)被保险新能源汽车发生意外事故,致使任何单位或个人停业、停驶、停电、停水、停气、停产、通讯或网络中断、电压变化、数据丢失造成的损失以及其他各种间接损失。”显然,租车费用属于间接财产损失范畴。加之孟某已确认理解免责条款,这足以表明保险公司对免责条款已充分履行了提示和说明义务,免责事由成立。因此,法院对保险公司不应承担租车费用及油费的主张予以支持。

最终,钦北区法院依法作出判决:保险公司需在本案判决正式发生法律效力之日起十日内,在商业险新能源汽车损失保险赔偿限额范围内,向孟某赔付损失3000元。目前,该判决已经生效。

法官提醒

在保险合同关系中,投保人的及时通知义务至关重要。新能源汽车车主在车辆出现异常状况,尤其是可能对关键部件如电池造成影响的情况时,必须第一时间向保险公司报案,并如实、详细地提供事故相关信息。此举是确保事故性质、原因以及损失程度得以准确评估的前提。反之,极有可能因为自身的过失行为,导致部分损失无法获得相应赔偿。

与此同时,保险公司在销售保险产品时,应着重强化对免责条款的提示和说明义务,切实保障投保人的知情权。本案的判决结果为新能源汽车相关保险纠纷提供了典型范例,对车主和保险公司均具有警示意义,双方需规范自身行为,车主应主动履行报险义务,保险公司则应完善条款透明度,共同维护健康的保险市场秩序。

综上,新能源车主在车辆发生事故后,第一时间如实报险是维护自身权益的核心举措;而保险公司亦需通过优化服务,减少理赔争议,实现双方权益的平衡。

转自 | 广西高院

【2025年第61期】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