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25 年上海车展上,全球汽车行业的目光聚焦于此,各品牌纷纷展示最新技术与产品。就在这热烈的行业浪潮中,博世与江铃汽车,于 4 月 24 日上演了一场 “技术联姻”,双方联合重磅推出 “超级轻卡解决方案”。

这一合作成果绝非偶然,它不仅是博世深厚技术积淀与江铃汽车丰富市场经验及强大制造能力的深度碰撞,更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标志,宣告着商用车市场的竞争模式自此正式迈入 “硬件架构 + 软件生态 + 场景服务” 的全价值链竞争新时代,有望重塑整个商用车领域的发展格局。​


技术融合破局,直击轻卡市场痛点​

此次推出的 “超级轻卡解决方案”,犹如一把精心锻造的钥匙,精准地插入当前轻卡市场诸多难题的锁孔。博世凭借其在全球范围内积累的电动化全场景产品图谱,结合先进的模块化、轻量化开发理念,为方案奠定了坚实的技术根基。而江铃汽车多年来深耕市场,积累了强大的技术转化能力,能将前沿技术高效地落地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其以客户为中心构建的生态运营网络,更是能敏锐捕捉客户需求,及时反馈至产品研发与优化环节。​

通过动力总成、智能底盘与驾驶辅助系统这三大关键领域的跨域协同运作,该解决方案实现了三大具有深远意义的核心突破。在整车电耗方面,通过优化动力传输路径、提升能量转化效率等一系列措施,显著降低了电能消耗,为用户节省大量运营成本;在系统成本缩减上,模块化设计减少了零部件的种类与复杂性,大规模生产进一步摊薄成本,让用户以更实惠的价格获得高性能产品;产品生命周期的延长则得益于采用高品质材料、优化系统稳定性以及智能软件的预测性维护功能,减少了车辆故障频率与维修成本,从长期来看,极大地提升了产品的投资回报率,精准回应了当前轻卡市场对高效、经济、耐用的迫切需求。​

数据显示,2024 年我国新能源商用车国内销量成绩斐然,一举突破 53 万辆大关,同比增长近 29%。在这一增长趋势中,轻卡表现尤为突出,成为当之无愧的核心增长引擎。在当下,新能源在商用车领域持续渗透,智能化应用如雨后春笋般加速落地,场景化定制也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用户在实际运营中,对于运输效率的追求愈发极致,希望车辆能够更快地完成运输任务,降低时间成本;同时,随着物流行业的发展,驾驶员对驾驶舒适性的需求也日益提升,不再满足于传统轻卡简陋的驾驶环境。这双重需求正推动轻卡从以往单纯的货物运输工具,逐步向智能化、绿色化、舒适化的综合运营载体转型。博世与江铃此次携手合作推出的 “超级轻卡解决方案”,正是顺应这一行业趋势的积极且有力的响应。



全栈技术赋能,构建五大核心优势​

1. 电驱桥革新:高效动力新标杆​

博世在电驱桥技术上大胆创新,采用一体化方案,将电机与减速器进行高度集成。以往,电机与减速器作为相对独立的部件,不仅占据较大空间,还增加了车辆的整体重量。如今,通过巧妙的设计与先进的制造工艺,二者紧密融合,大幅缩减了产品的尺寸与重量。这种优化带来的直接好处就是有效提升了整车载重能力,使轻卡能够在法规允许范围内运输更多货物,提高运输效率。​

为了实现强劲的动力输出,博世为电驱桥搭载了效率超 99% 的碳化硅功率模块。碳化硅材料具有出色的电学性能,能够承受更高的电压和电流,从而使车辆在起步阶段就能获得强大的扭矩,实现迅猛起步;在爬坡等需要大动力的场景下,也能轻松应对,动力响应极为迅捷。此外,集成在电驱桥中的智能软件更是一大亮点。它犹如一位经验丰富的 “工程师助手”,可精准进行重量估算,根据车辆实时载重调整动力输出策略;具备预测性诊断功能,能够提前发现潜在故障隐患,避免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突发故障;还能高效实现能量回收,在车辆减速或制动时,将原本浪费的动能转化为电能储存起来,确保全工况下动力稳定输出的同时,进一步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博世与江铃在深度合作的战略布局下,合资成立的博世电驱动系统(南昌)有限公司已于 2025 年 1 月正式投入运营。目前,该公司的轻型商用车电驱桥产品各项准备工作进展顺利,将于 5 月实现量产,届时将为市场带来全新的高效动力解决方案。​

2. 智能转向升级:操控体验乘用车化​

轻卡纯电助力转向系统在设计上独树一帜,采用循环球架构与轻量化铝合金一体成型技术。传统的铸铁方案虽然坚固,但重量较大,不利于车辆的操控灵活性与能源消耗。而铝合金材料具有质量轻、强度高的特点,通过一体成型技术制造的转向系统,较传统铸铁方案减重约 30%。这一重量的减轻,使得车辆在转向时更加轻便灵活。​

更为重要的是,该转向系统搭配了智能软件。它支持动态力矩调节,能够根据车辆的行驶速度、转向角度以及载重情况,实时调整助力力矩的大小,让驾驶员在不同工况下都能感受到恰到好处的转向助力。同时,还提供个性化转向手感设置功能,驾驶员可以根据自己的驾驶习惯,选择轻盈、适中或沉稳等不同的转向手感,使操控舒适度达到乘用车水准。其轻量化设计与按需助力功能相互配合,实现了低速时转向灵活,在城市狭窄路段能够轻松转弯、掉头;高速时转向稳定,避免因转向过于灵敏而导致车辆失控;转向精准则确保了驾驶员能够准确地控制车辆行驶方向,完美适配城市狭窄路段与低速满载等复杂工况。目前,该系统的研发与测试工作进展顺利,预计于 2025 年第四季度实现量产。​

3. 驾驶辅助进阶:安全性能再提升​

驾驶辅助系统作为保障行车安全的重要防线,博世采用多感知融合技术。通过摄像头、雷达等多种传感器,实时采集车辆周围的路况信息,包括其他车辆的位置、速度、行驶方向,以及道路标识、障碍物等。这些海量的数据被传输至系统后,结合优化算法进行深度分析与处理,显著提升了目标识别的精度与稳定性。以往,单一传感器在面对复杂路况时,容易出现误判或漏判的情况,而多感知融合技术则有效弥补了这一缺陷。​

该驾驶辅助系统与电控气压制动系统紧密联动,当系统检测到前方有紧急危险情况,且驾驶员未能及时做出反应时,能够迅速启动自动紧急制动功能,及时刹停车辆,避免或减轻碰撞事故的发生。此外,系统还支持辅助驾驶功能拓展,例如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辅助等,随着技术的不断升级,未来还将引入更多先进的辅助驾驶功能,为驾驶员提供更安全从容的驾驶体验,全方位守护行车安全。​

4. 热管理优化:舒适节能双兼顾​

整车热管理系统关乎驾乘人员的舒适度以及车辆的续航里程。博世在这一系统中采用丙烷冷媒与集成式热泵技术,丙烷冷媒具有环保、高效的特性,能够在制冷和制热过程中快速传递热量。集成式热泵则进一步提升了制冷制热效率,即使在寒冷的 - 20℃低温环境下,也能稳定运行,为驾乘人员打造温暖舒适的舱内环境;在炎热的夏季,同样能迅速制冷,保持车内凉爽。​

为了优化电能转化效率,降低空调能耗对续航的影响,博世还开发了自适应温控算法。该算法如同一个智能的 “温度管家”,能够根据车内温度、车外环境温度以及车辆的行驶状态等多种因素,实时调整空调的制冷或制热功率,在保证舒适度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消耗,实现舒适与节能的双重兼顾。目前,专为轻卡研发的热管理系统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将于今年年中实现量产。​

5.制动能量回收:续航里程新突破​

博世电控气压制动技术在行业内首创全速域制动能量回收功能。在传统的制动过程中,车辆的动能往往通过刹车片与刹车盘的摩擦转化为热能而白白浪费。而博世的这一创新技术,能够在车辆制动时,将部分动能转化为电能并储存起来。通过智能管理模块,精准调配回收能量与制动压力,形成安全闭环。当车辆需要制动时,系统会根据车速、载重等情况,合理分配制动能量回收与机械制动的比例,在保证制动效果的同时,实现更多能量回收。​

特别是在高频次物流场景下,车辆频繁启停,制动能量回收功能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每一次制动都能为车辆补充电能,有效提升车辆续航能力,减少充电次数,提高物流运输效率,为用户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深化合作共赢,引领行业未来变革

博世智能出行集团中国区董事会总裁王伟良在谈及此次合作时指出,随着市场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未来商用车的竞争将不再局限于单一产品力的比拼,而是全面聚焦于全价值链的竞争。博世作为全球领先的技术和服务供应商,不仅仅满足于提供零部件,更致力于输出整车维度的全栈解决方案。通过整合自身在各个领域的技术优势,为客户打造一站式服务,从车辆的设计研发阶段就深度介入,直至车辆的售后服务环节,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助力客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新能源事业部首席执行官吴晓军表示,江铃作为中国轻卡领域的领军企业,将充分发挥自身在车企及应用方的双重角色优势。围绕功能、情绪、资产价值这三重价值突破,实现从传统的 “产品交付” 模式向 “全生命周期用车体验” 模式的延伸。在功能方面,不断优化产品性能,提升运输效率;在情绪方面,通过提升驾驶舒适性、智能化体验等,为驾驶员带来愉悦的驾驶感受;在资产价值方面,通过延长产品生命周期、降低运营成本等措施,提升车辆的整体价值。未来,江铃将构建覆盖全场景的电动轻卡产品矩阵与一体化服务体系,满足不同客户在不同场景下的多样化需求。​

回顾博世与江铃的合作历程,自柴油共轨系统合作起步,双方在技术创新与市场拓展方面就保持着紧密的联系。随着行业的发展,合作领域逐步深化至电动化、智能化领域。未来,双方将秉持 “需求共研 - 技术共创 - 价值共享” 的理念,深度融合场景开发与智能电驱技术。在场景开发上,深入研究不同物流场景、不同客户群体的需求特点,以此为基础优化产品设计与功能配置;在智能电驱技术上,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技术水平。通过双方的不懈努力,持续推动轻卡行业的电动化、智能化转型,为中国商用车市场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发展动能,引领行业朝着更加高效、智能、绿色的方向发展。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