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员 邱延波

智能手机时代,人人都是摄像机,竟然还有公车在大庭广众之下,公然遮挡号牌。这司机到底是咋想的?

据大皖新闻报道,4月27日,一网友在社交平台反映称,其在浙江省永嘉县楠溪江风景区内,看到一辆车身印有“公务”字样的轿车遮挡前后车牌。视频很快在网上发酵,不少网友认为,无论是真公务车违法遮挡号牌,还是有人开“假冒”车,都希望职能部门给予查处。永嘉县交警部门接到报警后介入调查,机关事务管理中心同步核查车辆属性。

4月28日,据“今日永嘉”客户端,县公务用车服务中心驾驶员叶某某,因故意遮挡号牌和逆向行驶,被合并处罚款300元、驾驶证记10分,并遭停职处理。


《道路交通安全法》明文规定,故意遮挡号牌,罚款200元,记9分;逆向行驶,亦是交通违法。叶某某身为公务用车服务中心驾驶员,非但不以身作则,反而心存侥幸,用塑料袋掩盖号牌,企图躲避电子眼抓拍。如此“掩耳盗铃”,令人瞠目。

公车姓“公”,承载的是公共信任,代表的是政府形象。驾驶员一举一动,皆关乎公权尊严。试问,若公车尚且违法,何以令普通民众信服?法律面前无特权,公车更无豁免权。


叶某某为何敢如此大胆?根源可能在于侥幸心理作祟。他以为,塑料袋能遮住号牌,躲过监控;他以为“公务”二字是护身符,可凌驾法纪。然而,智能监控遍布,网友眼睛雪亮。一段视频上网,就撕下了遮羞布。公务用车服务中心,理应是纪律严明的标杆,为何该驾驶员敢于顶风作案?是个例还是该地监管形同虚设,还是制度流于形式?这还需要进一步调查。通报虽称叶某某被停职、罚款300元、记10分,这个处罚,能否震慑后来者?

有人或辩称,遮牌仅是小事,驾驶员个人行为,何必上纲上线?这话错了,小事不小,细节见真章。公车遮牌,表面是交通违法,实则是公权滥用。试想,若非网友曝光,此事是否会石沉大海?若非舆论压力,处罚是否会如此迅速?

近年来,公车私用、违规停放等乱象屡见报端,群众反映强烈。公车既是公共资源,就当用之于公、管之于严。建议全面推行公车GPS定位、实时监控,公开用车记录,让每一公里都在阳光下运行。唯有如此,方能杜绝遮牌之类丑闻,重塑公车公信。


永嘉交警的快速反应,值得肯定。但通报之外,公众更期待制度层面的改进。唯有让监督常态化、制度化,方能让公车不敢违法、不能违法。

法律面前,公车无特权。只有监督无死角,违法才能无所遁形。违法者当警醒,管理者当自省。唯有以法为纲、以民为本,方能让公车真正服务于公,让公信永驻民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