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即将来临,很多小伙伴会选择外出踏青、赏花,感受万物复苏的气息。
随着北方气温的回升,蜱虫也开始从洞穴里或墙缝中爬出来开始寻找宿主(包括家养和野生动物、人等)吸血,蜱虫可通过叮咬传播多种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和寄生虫,引发多种严重疾病。
常见的蜱传疾病包括——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由大别斑达病毒引起,表现为高热、血小板减少)、森林脑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莱姆病(伯氏疏螺旋体导致的多系统损害)、Q热(贝氏立克次体引起的发热性疾病)、蜱传回归热(螺旋体感染)、新疆出血热(病毒性出血热)等。
这些疾病多表现为发热、乏力、肌肉酸痛等症状,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因此外出游玩远郊露营要防止蜱虫叮咬,出现相应症状要及时就医。
蜱虫是什么?
蜱俗称壁虱、扁虱、草爬子、犬豆子、八脚子等,属于蛛形纲蜱目(非昆虫)节肢动物,常见硬蜱和软蜱两类。
通常寄生在鼠类、家畜等体表。一般呈红褐色或灰褐色,长卵圆形,背腹扁平,从芝麻粒大到米粒大不等。
蜱虫的真面目
蜱的发育过程分卵、幼虫、若虫和成虫四个时期。
成虫吸血后交配落地,在草根、树根、畜舍等处的表层缝隙中产卵,在适宜条件下卵可在2-4周内孵出幼虫。
幼虫体小,有足3对,经1-4周蜕皮为若蜱,若蜱可到宿主身上吸血,落地后再经1~4周蜕皮而为成虫,若蜱和成蜱足4对。
蜱完成一代生活史所需时间由2个月至3年不等,寿命自1个月到十年不等。
生态习性
蜱大多数生活在野外人烟稀少的灌木丛、林间草地、草原牧场等处,一般需具备适宜的温湿度条件(喜温湿)和较充足的供血宿主。蜱的幼虫、若虫及雌雄成虫均吸血,幼若蜱多以小型动物和禽类为供血宿主,成蜱大多侵袭大型哺乳动物,只有少部分种类偶尔会叮咬人类。
成蜱的高峰季节在4~6月,幼蜱多见于7~9月,易受日光、湿热、干燥和过多雨量影响。蜱在早晨和傍晚较为活跃,此时常爬至草叶、灌木尖端寻觅宿主。当人和动物从此处穿行或停留时,便爬至人和动物身上叮咬吸血。
被蜱叮咬后怎么办
错误做法
❌硬拔或拍死:蜱虫口器断裂易留体内,增加感染风险
❌用火烧、涂酒精:刺激蜱虫分泌更多毒液
❌直接用手捏:可能挤压出病原体
正确处理步骤
✅1.保持冷静:用尖头镊子夹住蜱虫头部(靠近皮肤处)
✅2.垂直向上拔出:避免左右摇晃导致口器残留
✅3.消毒伤口:用碘伏或酒精彻底清洁(若无把握,及时就医)
✅4.保存蜱虫:放入密封袋供医院检测(如有条件)
✅5.及时就医:若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立即告知医生叮咬史
宠物猫狗若被蜱叮咬
可到宠物医院寻求帮助
个人防护措施
来源:北京通州发布 北京城市副中心官方微信
编辑:李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