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我国首次进行授衔仪式,十位对革命事业有着卓越贡献的将领荣获了开国元帅的殊荣。

当这则消息抵达香港,久已隐居的张发奎忍不住感慨万分。

如果从别人的嘴里讲出这句话,可能会带点酸溜溜的感觉,听起来就像是充满了嫉妒。

张发奎的话让人感叹世事无常,他确实拥有那样的能力和机遇,但遗憾的是,他却选择了放弃,与之失之交臂。

张发奎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呢?

家里原本希望他专心学习,将来能有出息,可没想到,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彻底扭转了他的人生轨迹。

1911年夏天,张发奎已是个少年。因为天气炎热,他和朋友约好去河里游泳。没想到,朋友在游泳时发生了意外,溺水去世了。



小张发奎吓得六神无主,生怕被这事扯上关系,一咬牙,决定离开家,出去躲一躲。

他从小上学,很快就在染织厂找到了学徒的工作。但他明白,这并非长久之计。于是,他利用空闲时间不断学习,期待有朝一日能迎来更好的机会。

没过多久,张发奎成功考进广东陆军小学,他表现出色,成绩优异,因此顺利成为了同盟会的一员。

他在学校时成绩优异,总是排在前面。1913年,他进入武昌第三陆军中学,然后继续深造,1916年从武昌陆军第二军官预备学校顺利毕业。



这四年的刻苦学习,为张发奎日后的成功奠定了牢固的基础,让他能够在未来一飞冲天,成就非凡事业。

毕业后,张发奎回原部队当上了排长,他随军参与了第二次反对袁世凯的战争,投身到激烈的战斗中。

张发奎因在战场上表现出色,被孙中山慧眼识珠,收为亲信,并让他担任自己的贴身护卫,负责安全工作。



1922年,张发奎已升任总统府警卫团第三营营长,正当事业如日中天之际,不料却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

陈炯明因对孙中山的北伐计划不满,威胁要辞职。出乎意料的是,孙中山并未妥协,直接撤销了他的所有职务,仅保留了陆军部长的位置。

6月,心怀不满的陈炯明决定反叛,他率领手下向孙中山的住处发起了攻击。



张发奎作为警卫团营长,亲自带领队伍与叛军展开激烈战斗。陈炯明久攻无果,便派前陆军小学校长翁式亮前去,希望能说服张发奎投降。

翁式亮接到指示后,立刻给张发奎写信,说:“咱俩师生情深,我一直很关心你。希望你能尽快回来,别等到以后后悔了。”

然而,意志坚定的张发奎并未被其动摇,他果断决定上山,与陈炯明展开了长达半年的激烈对峙。

他因这一行为深得孙中山赏识,孙中山回广州后,立即提拔他为团长,此后他仕途顺畅,一路高升至第十二师师长之位。

战争刚开始,张发奎指挥12师在湖南湖北与吴佩孚军队交战。他战场上妙招连连,打得吴佩孚军队不断后退,最终吴佩孚只能无奈撤退到汀泗桥防守。



汀泗桥地形险峻,北伐军久攻无果。张发奎果断出击,亲率一团兵力夜袭敌阵,全团静默前行,未发一枪,仅凭刺刀就夺取了敌军多处阵地。

吴佩孚的军队被打得溃不成军,有的士兵选择投降,有的则慌忙逃窜,最终北伐军取得了全面的胜利。



拿下武昌后,张发奎当上了第四军军长,他一来,第四军就被誉为“铁军”,实力大增。

那时的张发奎真是春风得意,31岁就统领一军。他麾下更是群英荟萃,朱德、叶挺、贺龙、叶剑英、林彪等杰出将领,都甘心在他手下效力。

由此可见,张发奎在政治上并无明显立场,因此我党领导一直视其为可争取的对象,特别是周总理等人与他私交很好,十分看重他的潜力。



后来的种种情况都证明了我党领导人的预测准确无误,他们的判断和预见都一一得到了事实的验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