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每个节气都像是大自然给我们的一封信,告诉我们季节的变化,当柳絮飞尽、樱桃红透,带着蔷薇香气的立夏节气便到来了。
立夏就是夏天开始的信号,从这天起天气也慢慢热起来,雷雨也多了,地里的庄稼都铆足了劲儿生长。
古代的诗人特别敏感,对季节的变化感触很深,古代文人墨客蘸着槐花香,在这个春夏相交之际,写下一首首告别春天、迎接夏天的诗行。
《立夏》
赵友直
四时天气促相催,一夜薰风带暑来。
陇亩日长蒸翠麦,园林雨过熟黄梅。
莺啼春去愁千缕,蝶恋花残恨几回。
睡起南窗情思倦,闲看槐荫满亭台。
四季变化仿佛有人在后面赶着轮转般,一夜之间带着暑气的热风便吹来了。麦浪在骄阳下如同蒸笼里的绿翡翠,远处黄梅经雨愈发饱满。
黄莺不停的啼鸣,仿佛提醒人们春天已经走了,蝴蝶在凋谢的花丛中飞舞。午睡方醒,懒洋洋地看着亭台院子里,槐树的影子满满地铺在地上。
《立夏诗画》
吴藕汀
多年不见小黄鱼,寄客何来樱笋厨。
立夏将离春去也,几枝蕙草正芳舒。
好久都没吃到小黄鱼了,在外地做客,哪里能吃到樱桃和春笋做的菜呢?
立夏到了,春天彻底离开了,几枝蕙草正在舒展花瓣,散发着香味。
《阮郎归・立夏》
张大烈
绿阴铺野换新光,薰风初昼长。小荷贴水点横塘,蝶衣晒粉忙。
茶鼎熟,酒卮扬,醉来诗兴狂。燕雏似惜落花香,双衔归画梁。
树荫铺满田野,给大地换了一层绿色的光芒,夏风轻吹,白天变得越来越长了。刚刚冒出水面的小荷点缀在池塘里;蝴蝶飞来飞去,像忙着晾晒翅膀上。
煮好茶,举起酒杯喝酒,喝醉了之后诗兴大发。燕子好像也舍不得落花的香味,成双成对地衔着落花飞回画梁上的窝里。
《立夏日南风大作二首》
项安世
满城杨柳绿依依,背著春风自在飞。
却是杨花有才思,一时收拾伴春归。
满城里到处都是随风摇摆的杨柳树,柳絮背着春风自由自在地飞着。杨花本是暮春象征,诗人却说它们"有才思",主动收拾行囊追随春天归去。这种拟人化的幽默,把春天离去、夏天到来这个过程,写得很生动,很有想象力。
【5】
《见莺 其二》
白玉蟾
鲜怡寡乐负清明,帘外花如红泪倾。
又是残春将立夏,如何到处不啼莺。
又到了春天快要结束,立夏即将到来的时候,为什么到处都能听到黄莺的啼叫呢?
其实不是真的奇怪,而是通过黄莺的叫声,含蓄细腻的强化了春天即将离去的那种伤感氛围,表达了诗人对春光的留恋和不舍。
【6】
《立夏喜晴》
陈伯康
剩雨残春送五更,晴光入夏似相迎。
绿槐门巷南薰细,又听新蝉第一声。
昨晚下了一整晚的雨,风雨就好像在最后送别春天。天亮后阳光明媚,好像在欢迎夏天的到来。家门口的槐树绿绿的,夏天的微风轻轻吹着;这时候,又听到了今年第一声蝉鸣。
通过描写天气、景物和声音的变化,很自然地把从春天到夏天的过渡写出来了。
【7】
《立夏雨中》
彭孙贻
细雨飘零长绿茵,蔷薇庭院尚留春。
殷勤花下重相送,却似临风别故人。
立夏这天雨轻轻地下着,草在雨水滋润似乎更绿了,院子里的蔷薇花好像还在挽留春天,独自开放着。蔷薇花下,自己就像在风中送别老朋友一样,和春天郑重地告别。
表明是在写立夏,重点却在表达对春天离去的不舍。
【8】
《立夏前偶成》
缪公恩
九夏馀三日,春光有几何。
鸟声宿雨少,花瓣落风多。
夏天还有三天就到了,春天还能有多少时间呢?昨天下了雨,今天鸟的叫声都少了;风一吹,花瓣落得更多了。
通过描写鸟声和落花的变化,把春天即将结束那种衰败、凄凉的景象写出来了,暴露了诗人对春光流逝的焦虑。
【9】
《立夏》
陆游
赤帜插城扉,东君整驾归。
泥新巢燕闹,花尽蜜蜂稀。
槐柳阴初密,帘栊暑尚微。
日斜汤沐罢,熟练试单衣。
城头插满红旗,春天的神(东君)准备驾车回去了。燕子在新泥上忙着筑巢,叽叽喳喳的;花差不多都谢了,蜜蜂也少了。槐树和柳树的树荫开始变得浓密了,但是屋里的暑气还比较轻微。傍晚洗完澡后很自然地穿上了单薄的衣服。
这一首诗特别生活化,充满了生活气息。
【10】
《久雨喜晴明日立夏》
胡俨
一月厌雨声,忽逢今日晴。
春从花上去,风过竹间清。
睡美新茶熟,身闲野服轻。
近来多坦率,客至倦逢迎。
一个月来都听厌了雨声,今天天气放晴了,很开心。春天随着花的凋谢离去了,风吹过竹林,带来阵阵清爽,睡饱起来茶刚煮,穿着宽松真舒坦。最近懒得装样子,客人来了嫌麻烦。
这两句把诗人悠闲的生活状态写得很舒服,就像我们周末在家,睡个懒觉,喝杯茶,特别惬意。
知来者可追,别只顾着追春天尾巴,槐荫已浓,西瓜将熟,且让我们与夏日撞个满怀。
敬请关注长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