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柏可林4月29日报道:近日,觉群诗社第十四期名家讲座在上海玉佛禅寺举行。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中国诗词大会》命题专家方笑一以“宋代饮食与诗词”为题,带领三百余位诗词爱好者展开了一场穿越千年的美食文化之旅。


方教授首先从海外汉学研究切入,介绍了英国、德国、日本学者在宋代饮食研究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其后,他特别提到《梦华录序》里"八荒争凑,万国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会寰区之异味,悉在庖厨"的记载,生动展现了北宋汴京作为当时世界美食之都的繁华盛景。

为深入剖析宋代饮食文化的内涵,方教授旁征博引,结合《东京梦华录》《山家清供》等典籍,对“三脆羹”“假蛤蜊”“樱桃煎”等宋代名馔进行了细致解读,让听众们了解到,宋代在食材选择、食物制作工艺以及烹饪技术等方面都有极大的发展,饮食文化呈现出博大精深的特点。


谈及宋代文人与饮食的渊源,方教授指出,苏轼与饮食的关系尤为密切,他不仅积极参与饮食的制作、研发与传播,还以诗词记录下诸多美食体验。然而,宋代文人的饮食书写并非苏轼一人。在他之前,梅尧臣便以诗记录收到友人赠送的乳酪和樱桃时的喜悦之情;苏轼不仅在词中描绘“蓼茸蒿笋试春盘”的春日野趣,还留下“人间有味是清欢”的千古绝唱;南宋的陆游则在诗中留下“荞熟油新作饼香”的佳句,让读者仿佛能闻到饼香扑鼻。

讲座临近尾声,方笑一教授与觉群诗社社长胡中行教授展开了一场精彩的对话交流。两位学者智慧碰撞,妙语频出,引得掌声笑声连连。他们一致认为,透过这些饮食诗词,我们能够更真切地感受宋代文人的生活情趣,这对于当下的创作与生活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尽管世殊时异,部分食材和饮食习惯已不再适宜,但重要的是领会宋代文人热爱生活、顺应自然的风雅情怀,而非刻板模仿。


本次讲座不仅让参与者领略到了宋代饮食文化的独特魅力,更激发了大家对中国传统诗词的浓厚兴趣和热爱。觉群诗社名家讲坛希望让更多人走近诗词,感受跨越时空的美好与力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