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作者:燕园叟


《红楼梦》开宗明义“使闺阁昭传”。开篇第一回自云:“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推了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堂堂之须眉,诚不若彼一干裙钗?”作者所云“使闺阁昭传”,即为女性立传,使其事迹得以彰显和流传。曹公诚不欺人,自《红楼梦》问世以来,以宝钗黛玉领衔的“十二钗”可以说家喻户晓,人们至今仍为她们的美貌和才华所折服,更为她们的凄惨命运而悲叹‌。

滚滚红尘,从来都是双极世界。《红楼梦》在为“闺阁昭传”的同时,也为读者呈现了形形色色的男性形象。然而,翻遍全书,在贾家却找不到一个像样的男人。失望之余却意外在贾府之外发现一个近乎完美的男人,这个人虽然和贾家关系密切,但全书中他甚至连贾家的门槛都没跨过。这个人就是林如海。虽然林如海在书中连三线角色都算不上,不过我们依然可以透过他的几次短暂出镜,看出他的优秀品质和卓越的才能。



林如海的根基高贵,家世清华。“原来这林如海之祖曾袭过列侯,今到如海,业经五世。……至如海,便从科第出身,虽系钟鼎之家,却亦是书香之族。”林家的侯爵仅次于四大家族之首的贾家的公爵。林如海本人更是殿试第三名,也就是探花,成色比贾雨村、贾敬的进士高出许多。科举时代还有个不成文的规定,“三鼎甲”中探花除了学识外,相貌也是重要“考核指标”。林如海有才有貌,双重碾压“气度不凡、学识过人”的贾雨村。脂砚斋对林如海名字的评语是“学海文林”,脂砚斋是红楼梦的局内人,其评语很有说服力,可信度极高。

一个朝代的开端,“打江山”的武官会因为战功显赫而被封爵,例如贾家的爵位是国公,在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序列里是最高的。爵位可以世袭,但每下传一代,爵位自然降低一级。当王朝政权稳定之后,朝廷更需要有才学的文官辅佐帝王治国安民。所以,因战功封爵的家族在“和平年代”都在寻找转型的机会,但成功的寥寥无几。贾家第三代贾敬、贾赦、贾政的名字里都有“攵”,反映贾家对从“武”转“文”的渴望。终于,贾敬如愿以偿考中进士,但他却不好好做官,一味好道,烧丹炼汞,放纵家人胡作非为。贾家因此错过一次弥足珍贵的转型机会,故红楼梦曲《好事终》里有“家事消亡首罪宁”一说。

公爵之家贾家转型失败,侯爵之家林家却在林如海这代实现成功转型。这里除了他个人的天赋和勤奋外,更主要是因为他的人品与修养。这点对比贾敬中了进士后不务正业便清晰可知。林如海高中探花后,先是官至兰台寺大夫,后又由皇上钦点出任扬州地界的巡盐御史。扬州地方富庶,食盐又关乎民生,盐税历来都是官场争夺的焦点,更是滋生腐败的温床。皇上将如此重任交给林如海,可知他的官声人品都得到朝廷的认可。林如海在巡盐御史任上平安无事,这和“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的贾赦、贾雨村形成鲜明对比。



仅是德才兼备还算不上“完人”,林如海更是一表人才。关于林如海的外貌,书中虽然只字未提,但我们有理由相信林如海必定相貌堂堂。如前所述,探花郎必须有颜值担当;其次,贾母是红楼梦里有名的“外貌会长”,审美标准近乎苛刻,林如海能成为国公府的乘龙快婿绝非侥幸。再则,“有其女必有其父”,十二钗之首林黛玉生父的相貌可想而知。

林如海不但德才兼备,才貌双全,还特别重家庭、重亲情。林如海与发妻贾敏非常恩爱,贾敏去世后,他没再续弦。林如海对黛玉十分疼爱,没有因为黛玉是个女孩而忽视对她的教育,而是从小就教黛玉读书识字,后又为黛玉延请西宾。腹有诗书气自华,林如海对黛玉的培养造就了日后林黛玉“诗魂”的气质和灵性。林黛玉超然才情和孤高品性皆源于其父血脉中的士族精神。

贾敏去世后,林如海将黛玉送到荣国府,让外祖母贾母代行母教职责,且有姊妹们相处作伴。为黛玉考虑周全,计之深远,可谓父爱如山。

林如海是学霸但不是书呆子,他待人处事周到得体。林如海不但没有文人相轻的臭毛病,而且十分爱惜贾雨村之才,寄望贾雨村也能有用武之地。在贾雨村未知朝廷“起复旧员”之前,林如海就在筹划帮助贾雨村复职之事,“但请放心,弟已预为筹画至此,已修下荐书一封,转托内兄务为周全协佐,方可稍尽弟之鄙诚,即有所费用之例,弟于内兄信中已注明白,亦不劳尊兄多虑矣。”面面俱到,不遗余力,而又不乏社交情商与政治智慧。

林如海忠厚谦和,与贾雨村的阴险奸猾形成鲜明对比。他对贾雨村自称“弟”,帮助贾雨村时谦称“报恩”,给足了贾雨村的面子,又维护了读书人的尊严。如果说“报恩”,首先应该报恩的是贾雨村才对,在他贫困潦倒时,是林如海收留了他。

总之,林如海是曹雪芹通过有限笔墨塑造的一个兼具家世、才学、相貌与品德的正面形象,堪称《红楼梦》里的“完美男神”。

然儿,天妒英才,林如海这样一个德才兼备,才貌双全,有情有义的“完人”却过早地离世。这或许是命运的安排,也或许是曹雪芹基于小说整体构思的安排。没有林如海的英年早逝,就没有黛玉投靠贾府;没有黛玉投靠贾府,就没有《红楼梦》这部为闺阁昭传的文学巨著。林如海的亡故既是黛玉悲剧命运的原点,也拉开了太虚幻境里“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悲(杯)”现实版的序幕。




红楼梦研究

微信号 : dongzhu1968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