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葛宇路:行为艺术基础班”

结课展演的落幕

持续一年的

苏州当代美术馆“空间生产力”项目

圆满收官


自去年4月启动以来,该系列项目已举办10场,邀请活跃在当代艺术第一线的优秀艺术家,将艺术创作、艺术作品带到城市各个角落,打破艺术与日常的界限,让艺术真正走进人群、走进生活。

“葛宇路:行为艺术基础班”

作为“空间生产力”项目的收官之作,“葛宇路:行为艺术基础班”由苏州当代美术馆联合艺术家葛宇路,面向50-65岁人群举办。在为期一周的时间里,20余位学员齐聚园区北部市民中心舞蹈教室,在老师的指引下,通过一系列课程活动,探索个人与空间、物品之间的关系和联结,并最终通过自主的行为艺术创作,在艺术实践中探寻自我表达的新路径。

从简单的肢体练习,到各具风格的自主创作……在七天的沉浸式创作营中,课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以日常生活为灵感,每日解锁一个全新主题,包括使用身体、空间感知、时间运用、人际互动等等,引导学员在熟悉的日常点滴中发现艺术的踪迹,逐步建立起个人的表达方式。


62岁的王世芳是项目的参与者,她在结课展演中带来了行为艺术作品《把爱传递给大家》。而在此之前,她还曾参与“空间生产力”的另一个项目——“胡尹萍:杂格咙咚”项目。

“在参加这次课程前,我对行为艺术了解很少,我以为像成都宽窄巷子里一动不动的铜人就是行为艺术。而通过不同主题的训练学习,我现在有了新的感悟。之前,老师让我们用鲜花触碰陌生学员并与他们对视,以前我会害羞,但在这里没有这种感觉,当我的手碰到别人时,我发现人与人的距离可以如此之近。”


而在此次项目年龄最大的参与者钱三妹看来,课程的参与让她感觉到艺术并非遥不可及。

“我今年78岁了,是在外孙女的鼓励下才来试试的。来了之后,感觉很不一样。每天学习的过程中,我会积极地与其他人互动,整个过程很有劲,仿佛我自己也被艺术带动起来了。”


项目策划人、艺术家葛宇路在采访中表示,艺术就是创造临时的场域,给予人们对话的理由。这次“行为艺术基础班”所促成的效果是双向的,不仅是老年群体来上课,同时也是一项成功的社会实验。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我很开心看到学员们的变化,这打破了我之前的刻板印象。学员们虽然年龄大了,但是他们的精神状态却非常松弛,也充满了好奇心。他们愿意尝试以及探索未知,这也同时证明艺术是有穿透力的,可以突破年龄、认知、观念的影响,促进不同的对话。”葛宇路说。


“空间生产力”项目的举办,以当代艺术为桥梁,不断激发城市活力,同时,也推动市民艺术诉求与美术馆的未来工作相结合。苏州当代美术馆执行馆长王晓松表示,下半年,美术馆即将完成场馆交付,在持续推进公教活动、艺术讲座,策划社区艺术项目的同时,场馆调试、展览策划等一系列工作也将有序展开。

来源:园区融媒体中心 严春霞

拟稿:余杨

审核:王子元

审签:黄爱萍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