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来源:北京广播电视台
意大利时间4月21日,“生机盎然的世界——中国国家画院作品国际交流展”在意大利罗马当代艺术博物馆闭幕。作为国家艺术基金2025年资助项目,该展由中国驻意大利大使馆文化处、中国国家画院、意大利罗马市文化局、帕拉博览会特别机构、罗马当代艺术博物馆、中欧艺术基金会联合举办。中国国家画院院长刘万鸣、中国驻意大利大使馆文化处参赞张凌霄以及众多当地艺术家出席闭幕式。中国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副主任杨舟贤、评审处副处长洪宇前往现场监督。
本次展览为庆祝中意建交55周年而精心策划,展出了来自中国国家画院55位艺术家的55件作品,以水墨为媒、以丹青为桥,向意大利观众展现了中华传统艺术的当代生命力。展览于当地时间3月14日开幕,举办期间得到意大利媒体与学术界的深度关注和高度认可。
中国国家画院院长刘万鸣在闭幕式上致辞
刘万鸣在致辞中表示,中国艺术始终追求对生命力的表达,而这份生命力正源于文明对话中的碰撞与生长,希望意大利观众通过水墨线条读懂东方哲思,通过展览理解“笔墨当随时代”的创新精神。这种理解,正是中意两国友谊最生动的注脚。
中国驻意大利使馆文化处参赞张凌霄在闭幕式上致辞
张凌霄表示,今年是中国与意大利建交55周年,在这个非常重要也非常特殊的年份,中国国家画院携带55位中国艺术家的佳作来到罗马当代美术馆举办了“生机盎然的世界”美术展,这是一件非常重要而且具有深远意义的事件。中国国家画院是中国最重要的中国画研究的机构,它汇聚了中国几乎所有最优秀的中国画的艺术家,在刘万鸣院长的带领之下,中国国家画院近年来不断加大与国外同行交流的力度,为中国文化与世界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做出突出的贡献。我相信通过这次艺术交汇与思想碰撞,一定能够促进中意两国文化的深入交流,也一定能够促进中意两国的友好发展。
罗马美术学院前副院长、中欧艺术基金会副主席保罗·劳迪萨接受采访
罗马美术学院前副院长、中欧艺术基金会副主席保罗·劳迪萨多次到访中国,对中国艺术比较了解。即便如此,当他初次看到这些作品时,仍感到震撼,“因为能够一次性看到这么多顶尖的优秀的画家的 作品,是非常难得的机会”。他兴奋地告诉记者,在作品中,他不仅看到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还体会到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艺术家在艺术探索中的精神追求。
意大利博尔盖塞美术馆副馆长露西娅·卡尔左娜接受采访
意大利博尔盖塞美术馆副馆长露西娅·卡尔左娜惊叹于展品的丰富变化和多样性。她认为这些作品高度概括和凝练,没有任何一个细节是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的。人物画尤其让她印象深刻,人物的姿态和眼神非常传神,给人以情感上的触动。
意大利著名艺术评论家、策展人加布里埃莱·西蒙吉尼在闭幕式上致辞
意大利著名艺术评论家、策展人加布里埃莱·西蒙吉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传统水墨画对于意大利观众而言是一种新颖的艺术形式,他们对于这种传统绘画形式非常陌生。因此这次展览是意大利观众了解中国的非常好的契机。我前后参观了3次该展览,看到很多年轻人被这些作品所吸引并受到启发,作品中的精妙笔触和诗意引起他们极大的兴趣。”
中国国家画院办公室主任、一级美术师董雷做专题讲座
为使观众更好地理解中国画的内涵,中国国家画院办公室主任、一级美术师董雷结合展览进行了专题讲座,中国国家画院山水画所所长方向、中国国家画院人物画所专职画家孙震生在展厅就具体作品与观众进行了互动交流。
此外,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家代表团还赴意大利博尔盖塞美术馆及国家现当代博物馆调研,就下一步开展艺术合作交流进行了会谈。
部分嘉宾合影
展览现场
来源:中国国家画院
编辑 | 闫天蒙
制作 | 闫天蒙
校对 | 蔡培新
初审 | 贺 玮
复审 | 冯知军
终审 | 金 新
《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内设美术馆、贵宾接待室、会议室、茶室、视频录播室,背靠中国国家画院,面临三环,功能齐全、设备完善,诚邀您到此举办艺术展、品鉴会、研讨会等活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54号
联系人:王会
联系电话:010-68464569 18611300565
《中国美术报》为周报,2025年出版44期。邮发代号:1-171
1.全国各地邮政支局、邮政所均可订阅,264元/年
2.直接向报社订阅,发行联系人:吴坤 电话: 13071178285
新闻热线
电话:010-68469146
邮箱:zgmsb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