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斯坦独立以后,境内的俄罗斯族人数高达40%,几乎和哈萨克族人数相当。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号召散布在其他国家的哈萨克人“回归”。经过不懈努力,到2009年,哈萨克族人比例已经超过60%,俄罗斯族人口下降到20%,哈萨克族成为真正的主体民族。这个国家哈萨克人在历史上为何流失如此严重,而俄罗斯人比例如此之高呢?还要从哈萨克汗国和准噶尔汗国说起。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行政区划图
哈萨克汗国的起源
成吉思汗之孙拔都建立了蒙古四大汗国之一的金帐汗国。金帐汗国后来分裂为白帐汗国和蓝帐汗国,白帐汗国位于咸海东北地区。15世纪,蓝帐汗国后裔控制白帐汗国的土地,建立了乌兹别克汗国。1456年,白帐汗国贵族趁乌兹别克汗国衰落之机,率部东迁楚河、塔拉斯河流域,建立了哈萨克汗国,企图依靠旁边的察合台汗国对抗乌兹别克汗国。在击败了乌兹别克汗国的势力后,直到1480年,哈萨克汗国才完成统一,这一过程也是哈萨克民族形成的过程。16世纪,哈萨克汗国疆域范围东到七河地区,西达乌拉尔河,南抵塔什干,北至伊施姆河。哈萨克汗国是一个部落联盟性质的国家,自东向西分为大玉兹、中玉兹和小玉兹三部。
早期的哈萨克汗国
准噶尔汗国称霸中亚:哈萨克人被迫向西方、南方撤退
在哈萨克汗国兴起的同时,位于天山北坡的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也开始发展壮大,在双方的早期交锋中,准噶尔部处于守势。巴图尔珲台吉继位后,准噶尔部在同哈萨克汗国的冲突中开始逐步获得优势。两国对于巴尔喀什湖以东和以南的广袤草原展开了激烈的争夺。1658年,塔拉斯河之战中准噶尔汗国取得胜利,从此,巴尔喀什湖以东和以南地区纳入准噶尔部版图。
17世纪后期的哈萨克和准噶尔
1680年,头可汗继位,他重新统一了哈萨克汗国各部,哈萨克汗国实力得到了恢复。噶尔丹的注意力却转移到东方的喀尔喀蒙古地区,随着噶尔丹接连兵败乌兰布通、昭莫多,准噶尔汗国实力大幅下降。哈萨克汗国趁机收回了赛兰、塔什干等地。1697年,准噶尔汗国在策妄阿拉布坦的带领下还以颜色,再度夺取赛兰、塔什干等地。
乌兰布通之战
噶尔丹曾破回子穆斯林中之萨马拉汉、布哈拉、哈萨克、布鲁特、叶尔羌、哈思哈尔、 赛拉木、吐鲁番、哈密诸国 , 其所攻取降服者一千二百余城 , 乃习于战斗国也,喀尔喀焉能抵敌。 ——清圣祖实录
1718年,头可汗去世,哈萨克汗国陷入分裂。1723年春,准噶尔汗国突袭哈萨克草原,重创哈萨克人,北边的沙俄和西边的土尔扈特人也加紧了对哈萨克的进攻,加上当时气候恶劣,这一时期被称为哈萨克的“大灾难”时期。哈萨克人大量迁入撒马尔罕、希瓦汗国、布拉哈汗国等中亚南部地区。
1726年,走投无路的哈萨克各帐联合起来,终于击败了准噶尔汗国。准噶尔大将罗布藏舒努因为对哈战争中功勋卓著,却因为噶尔丹策零的排挤而逃走。他帮助哈萨克再战准噶尔,准噶尔为了避免两线作战,和清廷划界讲和后,再度对哈萨克汗国发起猛烈的进攻,一度逼近沙俄边境,哈萨克汗国无险可守,被迫称臣纳贡。
在和准噶尔汗国的斗争中,哈萨克汗国基本上处于守势,只得不断向西方和南方收缩。除了准噶尔军队战斗力较强之外,哈萨克汗国缺乏统一有力的领导是他们失败的重要原因。
清廷收复新疆:逐渐允许哈萨克人移民新疆
1745年,噶尔丹策凌去世,准噶尔汗国陷入长期内乱。1752年,卫拉特蒙古辉特部台吉阿睦尔撒纳帮助达瓦齐登上准噶尔汗国汗位,不久阿睦尔撒纳为了获得更高权力率部投降清廷。在阿睦尔撒纳的游说下,乾隆皇帝力排众议,决定出兵准噶尔,完成康熙和雍正皇帝未能完成的功业。1755年,在阿睦尔撒纳的帮助下,清廷平定准噶尔,收复伊犁。哈萨克人在发现了准噶尔汗国即将瓦解的征兆后,企图攻入准噶尔汗国腹地,但是被达瓦齐击退,由此可见其战斗力确实一般。
乾隆平定准噶尔
准噶尔业成瓦解之形,若不迅速进兵,必致哈萨克幸获其利。——清高宗实录
1.严禁哈萨克人越境游牧
清廷收复新疆不久,阿睦尔撒纳发动叛乱,清廷耗时数年才彻底平定新疆。为了防止哈萨克人和准噶尔部落再起冲突,决定以哈萨克和准噶尔边界为两国国界,乾隆皇帝要求哈萨克人“各守边界,不得妄行出境,劫夺准噶尔人等”。
尔今既向化归诚,当知准噶尔全部悉我疆域,宜谨守本境,勿阑入侵扰。惟我军凯旋后,厄鲁特等或间有率游枚窜入尔境者,尔缚献首恶,而收其属人,尚属可行。——清高宗实录
准噶尔部落战后还未能恢复,却受到了天花的袭击,损失了大多数人口,西北大片牧地空无人烟。此时,哈萨克奉表称臣,请求进入准噶尔故地,被乾隆皇帝拒绝。清廷安排乌梁海人进入空旷的准噶尔故地,因为乌梁海人和喀尔喀蒙古一样是清廷的子民,哈萨克汗国仅仅是“外藩”。1759年,在额尔齐斯河流域过冬的乌梁海人遭到哈萨克人的攻击。乾隆皇帝一开始并未在意,可是得知他们是哈萨克阿布赉汗手下之时,决定“侯草青时,乘哈萨克不备,相机进剿。”准备一举荡平哈萨克汗国。阿布赉得知后,连续两次遣使谢罪,乾隆皇帝便不再追究此事了。清廷也加强了边界巡逻力量,发现哈萨克人越境一律驱逐。
天无所诉,地无所容,自作自受,必使无遗育逸种于故地而后已,计数十万户中,先痘死者十之四,继窜入俄罗斯、哈萨克者十之二,卒歼于大兵者,十之三,除妇孺充赏外,至今惟来降受屯之厄鲁特若干户,编设佐领昂吉,此外数千里间,无瓦刺一毡帐。 ——魏源
哈萨克阿布赉汗
1762年9月,阿布赉在不了解事情的情况下宣称清廷在驱逐越境者的过程中扣押哈萨克人口和牲畜,乾隆皇帝大怒,就在他准备采取行动之时,哈萨克三玉兹首领集体觐见,愿意全面纳入清廷朝贡体系。好大喜功的乾隆皇帝便不再追究阿布赉之事了。
2.同意哈萨克人越境游牧
1763年,清廷关于哈萨克越境游牧的报告开始减少,乾隆皇帝对于边境问题的态度趋于软化。1766年,11户哈萨克牧民请求内附,得到了清廷的允许,哈萨克人得以进入新疆。1767年,哈萨克大量牧民越卡过冬(清代边防卡伦距国界线有一定距离),清廷驱赶不尽。经过讨论,解决的办法就向这群哈萨克人征收赋税,待来年春天再将他们送出边境。但是这一姑息性制度也未能得到全面落实,部分哈萨克人躲过清廷的巡边,长期在新疆境内游牧。1770年,新疆伊犁和塔尔巴哈台已经有哈萨克移民17000余人。
乾隆皇帝
乾隆年间伊塔地区人口
哈萨克其牧地均在中国卡伦以外,例禁萦严,不准私进卡伦。每遇冬季边外雪大,方许其附近卡伦牧放牲畜,暂为度冬,每马百匹,例收租马一匹……——科塔边务纪要
1798年,为了节省兵力,清廷将换防和巡边结合起来,换防部队兼职巡边。军队换防往往数年一换,巡边也改成了数年一巡,对于边境的掌控能力逐渐减弱。到了道光年间,冬天进入卡内的哈萨克人在春天已经不再返回。部分边防卡伦更是逐步后退,远离边境线,根本无法起到守护边界的作用。
乾隆年间国力强盛,哈萨克人逐渐靠近清廷边境。除了天朝上国赐予哈萨克的恩惠之外,还在于清廷无法在漫长的边境线上处处设防,时时劝阻。而且为了保证边境和平,对于哈萨克人只是简单驱逐,越境成本很低,许多人多次越境游牧。清廷不得已只能逐渐改变政策,允许哈萨克人有条件入境。
此外,经过一段时间的经营,清廷在边境的驻军屯田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效果,感觉可以守住边境线。但是到了嘉道年间,清廷国力已经大不如前,根本无法阻挡哈萨克人的大规模进入,哈萨克人越境不归的现象更加频繁。
沙俄吞并哈萨克汗国:哈萨克人东迁的催化剂
1.沙俄蚕食哈萨克汗国土地
早在16世纪,沙俄就已经派遣间谍前往中亚了解情况,为进一步扩张做准备。18世纪初,彼得一世改革后,沙俄加速了扩张进程。早在哈萨克各部在准噶尔汗国的攻击下濒临崩溃之时,沙俄诱降了哈萨克各部,哈萨克各部名义上成为沙俄的臣民。同时,沙俄在哈萨克东北地区大量修建“堡垒线”,不断蚕食哈萨克的土地。沙俄还在乌拉尔河建立哨所,强行驱逐在此过冬的哈萨克人,造成附近哈萨克部落牲畜在冬季大量死亡,严重压缩了哈萨克人的生存空间。
沙俄进军中亚
如果这个汗国确实不愿意加入我们的版图,那时你哪怕用一百万卢布,无论如何要让他们在纸上签字。要收买他们加入我们的版图。——彼得一世
2.沙俄吞并哈萨克汗国全境
清廷收复新疆后,为了制衡清廷,沙俄在中亚的侵略行为有所收敛,侵略步伐有所减缓。19世纪,随着清廷国力的下降,沙俄加紧对哈萨克的全面控制。通过数次远征,沙俄控制了哈萨克大部分土地。1822年,沙俄西伯利亚总督颁布《西西伯利亚吉尔吉斯人条例》,开始直接管理哈萨克各部事务,终结了绵延数百年的汗国体制。沙俄势力逼近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中国边界。
3.以哈萨克人曾在此游牧为理由割占新疆土地
1844年,一支哥萨克军队侵入我阿拉套山地区,清廷提出交涉,沙俄宣称是奉哈萨克人请求在此设置兵营。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和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的签订,将我国西北44万平方公里土地连同居民一并划给了沙俄。沙俄给出的理由就是哈萨克游牧地皆为俄属,新疆失去大片哈萨克游牧区。
沙俄侵占我国西北领土
沙俄在积极扩张的同时,还采取了其他一系列政策,强化对于的殖民地的占有。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大量俄罗斯移民进入哈萨克优质牧场,将原有哈萨克人驱离;第二、对哈萨克人课以重税,使得他们大部分收入都被沙俄占有;第三、限制哈萨克人迁徙,违背了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的习惯,使得他们极度希望摆沙俄的统治,纷纷逃入地理位置相近的新疆。
哈萨克人东进的终结
清末民初,又有一批哈萨克人因为沙俄发生革命和民族起义而进入中国。据20世纪初的统计,哈萨克人在主要聚居区伊犁、塔尔巴哈台和阿尔泰的人口已经超过8万,中国境内的哈萨克人数达到最高值。值得一提的是,科布多和阿尔泰分治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地哈萨克人较多,阿尔泰最终留在了中国版图内。
科布多(红色)与唐努乌梁海(绿色)
20世纪30年代,许多哈萨克人不适应新疆的“新政”,向甘肃、外蒙、青海等地迁徙,甚至还有人越过西藏,也有人不满意苏联的“集体化”,继续向新疆迁徙,但是随着现代意义上国家边界的建立大规模迁入我国的现象逐渐减缓直到停止。
原因分析
历史上哈萨克人进入新疆丰富了当地的民族结构,增加了当地的人口数量,体现了清代统治者包容、和谐、大一统的天下观,对于新疆社会经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也为大西北增加了一抹亮色。虽然沙俄也以哈萨克人属地皆俄国土地为理由侵占中国领土,但是侵略者最不缺的就是理由了。
哈萨克族毡房
哈萨克人进入新疆的的原因可以总结为三点:
第一、游牧民族的天性。所有游牧民族的生活是处在不断寻找更适宜的环境、更好牧场的道路上,他们并没有“国界”、“国家”意识,直到沙俄像一堵墙一样出现在欧亚大陆并逐渐挤压他们之时,他们只能向新疆方向迁徙。
第二、中俄政策的差异。清末的新疆对于游牧民族依然很友好,他们可以根据需要迁徙,税收也很少,在沙俄境内则完全相反。这与清廷的边疆政策有关,也与清末薄弱的边防体系有关。总之,中国的政策较有吸引力,而沙俄的政策令人反感,最终哈萨克等游牧民族更加喜欢新疆这块土地。
第三、新疆地多人少的客观条件。由于准噶尔部大多数死于天花和战乱,新疆出现了一大块荒凉而又肥美的牧场,这一块无主牧场成为周边各游牧民族争抢的地盘。作为“外藩”哈萨克人虽然迟了一点,最后还是在那里站稳了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