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至少有194个民族。其中第一大民族自然是俄罗斯族,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大一统国家,俄国的首要任务,自然是要将主体民族与少数民族逐步融合,从而达到同化这些民族的目的。
只有办成了这件事,那俄罗斯的若干边疆地区,才能够固若金汤。当然了,同化只是一种相对温和的手段,如果当地分离势力比较强悍的话,他们也会采取迁徙和歼灭的手段。
比如说苏联在二战后,曾经将克里米亚半岛上的所有鞑靼人,都迁出了克里米亚半岛,取而代之的,则是迁入一批俄族人,让俄族人成为这里的主人。那俄国便能够安稳统治此地。
再比如说远东地区,由于这里曾经有大量中国原住民定居,而中国又是一个十分强大的国家。为了以防万一,俄国在夺取远东以后,曾经至少2次对这里的中国人进行屠戮。一次是1900年的海兰泡、江东六十四屯惨案,另一次是1938年前后的大清洗。
所以我很搞不懂,居然有中国人跑到海参崴去给俄军献花,这有点像啥呢?就好比有人去日本给他们的神社献花一样。
迁徙和歼灭,是俄国解决边疆问题比较雷厉风行的手段。当然了,前者用在西部,后者用在东部。选哪种做法,主要是看这些地方的人及其背后的民族,反抗精神和报复手段有多强。
对于“跪族”,他们从来是毫不手软的,因为他们明白,就算多次对你们的同胞干了这些伤天害理的事,你们不仅不会铭记这些历史,甚至还可能会处处维护俄国的利益,对其高喊乌拉。所以如果你遇到一个俄罗斯人,对你傲慢无礼的时候,请不要感到意外,那是正常表现,谁能瞧得起这样的人呢?
北高加索地区,有7大自治共和国
目前俄罗斯有20多个自治共和国,不过很多都是挂羊头卖狗肉,俄罗斯族人在这些自治共和国中的数量,比当地原住民的数量还要多。
不过北高加索地区,却是一个例外。
北高加索地区,位于高加索山脉以北,南边是外高加索三国,也就是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
高加索南北,深受土耳其和伊朗的影响,所以这里的很多人,和土耳其、伊朗的信仰比较接近。由于其特殊的民族成分,因此俄罗斯在这里设立了7大自治共和国,分别是:车臣、印古什、达吉斯坦、北奥塞梯-阿兰、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卡拉恰伊切尔克斯以及阿迪格等。
不得不说,这地方的自治共和国数量实在是有点多,且基本都扎堆在一起。
阿迪格自治共和国的情况比较特殊,他们被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包裹在了里面,所以没办法和其他6个自治共和国连在一起。这里的主体民族也是俄罗斯人,阿迪格人在这里早已没有主导权。
剩下6个自治共和国里,车臣是名气最大的。因为他们当年为了寻求独立,和俄联邦打了两次,损失惨重。至今流亡海外的车臣人,都在想各种办法打回来。因为在他们看来,如今的车臣,已经被投降派所控制。
实际上车臣已经完全实现了国中之国的身份,这里基本全都是车臣人,俄族人少之又少。而且当地拥有独立于俄罗斯之外的司法权、行政权、军权、财权等。除了没有外交权,似乎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该有的权力,他们全都有。
由于当地人的信仰,和土耳其比较接近,与俄族人完全不同,所以俄族人很难融入到北高加索这个圈子。即便强行留下,也会因为文化、习俗、信仰等问题,选择搬离此地。
苏联曾对这里采取迁徙手段
苏联在二战后,国际声望达到了巅峰,毕竟阻挠了德国统一欧洲,为盟军打赢二战,立下了汗马功劳。
所以二战后的斯大林,志得意满,春风得意,一时间已经完全成了苏联说一不二的神。为了解决北高加索地区的问题,斯大林大手一挥,要求他们全部迁走!
听说过举家搬迁的,可没听说过举族搬迁的。
斯大林给出的理由也很充分,他发现这些地区有部分人在二战中,曾经帮助德军对付苏军,所以这些民族有连带责任,全族都要受到惩罚。
为此,20多万车臣人、11万印古什人、22万鞑靼人、9.3万卡尔梅克人、6.8万卡拉查伊人、3.8万巴尔卡尔人等等,全都被斯大林给迁出了原籍。
他们的目的地只有两个,要么是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亚,要么是百废待兴的中亚。迁徙到中亚种土豆,还算是比较幸运的。如果被迁徙到西伯利亚吃雪,那基本就是有来无回了。
大量人口被当成猪仔一样,一车厢一车厢运送到了西伯利亚和中亚,其中不少人在运输途中就因为环境问题丧生了。所以这些民族对苏联的仇恨,是很难评说的。毕竟受害者的子孙后代,说不定都还活着。比如说车臣的独立之父杜达耶夫,被迁走的时候,才出生8天。
如果能够坚持这一策略,或许俄罗斯就没有北高加索的麻烦了。毕竟麻烦都被迁走了,他们会在历史的风沙中慢慢被吞噬,直到被所有人都忘掉。
可斯大林走后,赫鲁晓夫偏偏让大量北高加索的人,都回到了原籍。人们是揣着惴惴不安的心情被弄上火车运走的,现在又带着无限仇恨再次被弄上火车运回来,再回来时,早已物是人非,他们心里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摆脱俄国的控制,寻求独立。车臣战争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发生的。而车臣背后则是整个北高加索地区的人在支持。
历经百年,未能将此地俄化
从19世纪开始,沙俄尝试着征服北高加索。可这里的人们非常顽强,城市被占领后,他们就去农村。农村被占领后,他们就躲进森林,甚至躲到深山当中,一直在顽强抗争。
所以虽然沙俄名义上多次表示北高加索已经被他们征服了,可当地人的反抗一直没有停歇。直到沙俄将先进的工业技术带到了北高加索,让当地人有了稳定的工作,这才勉强稳住这里。
苏秦说过,倘使我有洛阳二顷田,安能佩六国相印?
其实道理是一样的,如果沙俄能够让当地人安稳度日,过上富足的生活,当地人为什么要反抗呢?至少绝大多数当地人会放下武器,选择归顺。毕竟在偌大的俄国面前,这些小民族,实在是太弱小了。
苏联时期,北高加索人在苏德战争期间,看到了独立的希望,所以一部分人的确曾经帮着德军对付苏军。二战后,这些民族都受到了相应的惩罚。
一直到苏联解体前,北高加索地区又开始蠢蠢欲动。他们想要和加盟国一样,获得独立的资格。问题是,他们属于俄联邦旗下,比加盟国低一个档次,怎么可能说独立就独立呢?于是便有了车臣战争。
这100多年的统治时间,俄国一直没能将这些民族给同化了,这也是够伤脑筋的。而且当地人比较排外,俄族人来了以后,不少都被吓跑了。你又不能强迫俄族人住在这里,所以说,同化政策在北高加索宣告失败。
心腹之患
俄乌战争期间,乌克兰似乎成了俄罗斯最大的对手。实际上真正让俄罗斯感到麻烦的,是内部问题。
只要内部团结一致,对付外敌,其实是没有后顾之忧的。问题就在于北高加索地区,看戏的成分比较多。他们甚至会觉得,如果俄军战败了,对他们来说,会是一个出来单干的好机会。
车臣话事人曾不止一次地表示,他只效忠于大帝。言下之意很明白,如果大帝走人了,那他效忠谁就说不准了。车臣在北高加索,可谓是一呼百应,所以俄国人只能祈祷,人死鸟朝天,大帝万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