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4月27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胡春艳)在第85届中国教育装备展期间,天津市第一中学(以下简称为天津一中)举办了以“创新驱动,慧育未来”为主题的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实践展。来自全国各中学校长、教师代表400人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前沿路径。
天津一中深耕创新人才培养领域30余年,自设立理科实验班、实施理科创新型人才培养项目以来,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本次活动也是天津市基础教育在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领域积极探索的生动体现。天津市教育委员会中小学处处长龙祖胜说,创新人才培养对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意义重大。他期待更多学校为教育改革提供可借鉴的经验,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创新人才。
首都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心理学院教授师保国带来了题为《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心理学研究与启示》的主题报告,剖析了创新人才的关键特征和个体表现,从学校、家庭、个人三个层面,阐述了培养个体创造性、促进创新人才成长的有效策略。
“创新不是学霸的专属,而是每个学生迎接未来职业需要具备的能力。”天津一中杨静武说,我们要让学生胜任未来。
他从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方法创新、师资队伍培养到教育资源整合等多方面分享了学校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实践与思考。为了让拔尖创新人才涌现出来,学校构建起多元且富有特色的课程体系,涵盖高中与大学贯通培养的先修课程等,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推行探究式、项目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打造“学为中心”的实践课堂、情景课堂、合作课堂,推进教学评一体化。
本次活动向大家展示了十四门高中课程和一门大学先修课程,共计24节课,全方位展示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在课堂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贯穿始终,推动学科融合;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思维,呈现学科思维魅力;大学先修课程和创新资源展示课堂,拓展学生视野;实验教学课堂和人工智能课堂观察展,更是紧跟时代步伐,为教育教学注入科技活力。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