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城区青少年儿童图书馆以“提升信息素养”为核心,推出“阅读+科技”系列第98场活动——AI人工智能绘画课程。据悉,自2023年启动以来,该系列活动已累计举办近百场,通过“科技+阅读”创新融合,持续为青少年搭建跨越书卷与代码的成长平台,助力全民阅读与信息素养教育同频共振。
作为西城区青少年儿童图书馆“课后服务330工程”特色品牌,“阅读+科技”系列以“技术赋能阅读,阅读反哺创新”为理念,三年间开发出AI绘画、VR课程、科普小课堂23类主题课程。本次AI绘画课作为世界读书日专场活动,特邀少儿编程专家董鸣楠执教,通过医疗、交通等领域应用案例视频,解析AI工具的技术逻辑。当“AI智能手术”“无人书库机器人”等场景呈现时,小学员们连连惊叹,切身感受技术对社会的革新力量。
课程以“文本输入—AI生成—创意优化”为链路,引导学员将阅读积累转化为数字作品。孩子们通过编写提示词,指挥AI绘出“星际西游记”“量子海底图书馆”等奇想画面,并进阶制作动态绘本短片。这种“以读启思、以技创物”的模式,既锻炼信息工具应用能力,更深化“文字即创意源代码”的认知。值得关注的是,87%的学员在课后主动借阅《AI传奇》等相关书籍,形成“实践驱动兴趣—阅读深化创新”的良性循环。
“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近千份学员作品证明,当科技工具与阅读深度交织,青少年既能成为技术使用者,更能成长为创意表达者。”西城区青少年儿童图书馆馆长安欣介绍:“我们将进行馆校合作,组建由科技企业导师、阅读推广人构成的跨领域教研团,构建可持续信息素养培育体系。
世界读书日期间,西城区青少年儿童图书馆同步上线“AI+阅读”数字资源库,供青少年自主学习。通过技术认知、工具掌握、创意表达的闭环训练,让青少年在数字创作中领悟“阅读是思维的输入,科技是创意的输出”。这种将书香社会建设与信息素养培育深度融合的模式,不仅为全民阅读注入科技基因,更探索出培养未来创新型人才的有效路径——让每个孩子都能在翻开的书页里,遇见属于自己的数字未来。(李松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