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某些网络喷子,为了博得眼球,讥讽怀素的早期作品,用笔软弱,质感不足,远不敌张旭,这是完全错误的,董追曾评:“怀素于书法,自言得笔法三昧。观唐人评书,谓不减张旭,素虽驰骋绳墨外,而回旋进退莫不中节”。
虽然怀素出身平凡,不如张旭“根正苗红”,但是他在寺庙内,勤勉练字,观摩名帖,同样悟透古人笔法,根基扎实,无论是笔法水平,还是艺术风貌,全都不减张旭,甚至少年时期,便因草书精妙,而名贯天下。
据说,李白途经零陵地区,听闻怀素“以酒作书”的名号,特地参加宴会,看其狂饮后挥笔,被他的气势和实力震撼,写出著名的《草书歌行》。
内容曰:“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起来向壁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怳怳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张颠老死不足数”。
要是知道,此时的怀素年仅22岁,却令李白感叹“天下无敌”,足以证明草书之精悍,近期日本大东文化大学博物馆,展出一幅《秋兴八首》,更是为其正名,他胜过张旭,配得上“草圣”之称。
此帖是怀素现存最早的一幅书法,内容为杜甫诗歌,全卷共计400多字,行笔一气呵成,尽显畅意潇洒,中锋如锥画沙,侧锋似惊蛇入草,线条瘦劲遒逸,收笔锐利如刀锋,字字力透纸背。
并且怀素早期作品,线条十分瘦硬,饱含自我风格,运笔不断衄错,转折处“折钗股”般的筋力尽显锋芒,侧锋扫出的飞白,则似秋风掠过枯枝,既凌厉又飘逸,姿态十分生动,极具艺术性。
除了技法层面,此帖的意韵也颇为深厚,与杜甫的诗歌共鸣,格调高级,黄锦祥曾说:“杜甫诗歌《秋兴八首》与怀素草书《秋兴八首》同是唐代不朽名作,应结合研究两者的依存关系。”
这幅《秋兴八首》的墨稿失传,“初拓本”妥善保存,唐朝被“遣唐使”带走,日本秘藏1000多年,极少有人见过,卷内字口完整,笔画清晰,墨色润丽且生动,与真迹相差无几。
而且每个草字旁边,还有相应的小楷注释,解决识读难题,时常临摹,能通过怀素早年的外露笔锋,掌握正确、精细的草书笔法,用笔不再拘谨、虚浮等,展现纯正的草书之美。
而今,我们对怀素《秋兴八首》,进行1:1超高清复刻,推出便携经折装,全卷加入现代字注释,帮助初学者识读,非常适合临摹与欣赏,与原作毫无二致,见此品如见原作,市面独此一家,若您喜欢可点击下方链接一观。
作品为我店独家版权,侵权抄袭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