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书法的楷书圈之中,尤以小楷最是耐人寻味,也最是引人注目,它不像楷般庄严堂皇,也不似行草般肆意汪洋,却在寸许见方的天地里,藏着最细腻的笔触与最灵动的魂魄。

当代学习小楷圈之中有众多不错的法帖,但如若说要将它们排个高低的话,那么我觉得能被称作 “天下第一小楷” 的非它莫属,此帖就是小楷《灵飞经》,小楷界的扛把子。


《灵飞经》没有落款,创作时间也不知,但通过笔法的对比,大家都公认为是出自唐代书家钟绍京之手。钟绍京作为 “楷书鼻祖” 钟繇的十七世孙,钟绍京自幼浸淫于家学,笔下自有渊源。

他曾为宫廷题写门额鼎铭,得唐高宗与武则天赏识,其书风融合钟繇的古朴、二王的雅致与唐人的严谨,被宋代曾巩赞为 “妍媚遒劲,少与为比”。

宋代曾巩在品评其作品时,惊叹于那妍媚字态中蕴含的遒劲笔力与精妙法则,直言“诚少与为比”,寥寥数语,勾勒出钟绍京在书法江湖中几无对手的超然地位。


但启功先生却提出不同见解,认为此作更似无名经生所书,字里行间透着抄写经文的纯熟与质朴。这两种观点犹如双峰并峙,前者见世家传承的深厚底蕴,后者显民间书写的蓬勃生气,反倒让《灵飞经》的魅力更添几分朦胧。

细观此作,字字如有生命,笔笔或露锋如刀劈,或藏锋如石沉,绝不重复。运笔见巧妙法度,衄挫提按自然流畅,转折处绞转连贯似行云流水。结字整体端庄,却暗藏欹侧之趣,既承魏晋书法中正平和之气韵,又融唐人严谨法度规范。

此字体精妙非常,笔势圆转刚劲,结构端庄秀美。舒展笔意中含团聚之感,平易形态里不乏变化之妙。

用笔灵动洒脱,起、行、收笔干脆利落,毫不拖沓。笔画间粗细对比鲜明,具韵律般变化。其风格独树一帜,既有写经书法常见的精练纯熟之感,又处处彰显二王书风 “明月入怀” 般的雅致韵味,令人见之难忘。


董其昌说赵孟頫也只是学到了其中的三四成功力,就成为了一代宗师, “赵文敏正书实祖之,十得其三四耳。” 可见其展现的价值有多高。

相传这部作品最初是玉真公主呈现给唐玄宗的礼物,之后唐灭流传到了宋宣和内府之中珍藏,之后宋灭入元,元灭之后流传到了董其昌的手中。

而董氏曾将其抵押给好友陈瓛,赎回时却发现被剪下四十三行秘藏,后来原作遗失,这四十三行竟成孤本。


最终此作的原本流传到了海外,最终被藏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成为国人隔海遥望的文化乡愁。1987 年,当这卷墨迹刊载于《艺苑掇英》,无数人对着印刷品感慨:那墨色晕染处,是千年书法的精魂,字字如珠玉,满纸见风华。


真是让人遗憾,而 《灵飞经》在岁月的流传之中,也 衍生出多个版本,其中也各有一番故事。

明代崇祯三年的渤海藏真帖本虽非完帙且原石难寻,但因年代早、贴近真迹,成为后世研究的重要依据;清代望云楼本以墨迹为本刻石,仅存四十三行却刻工精湛,精准再现原作风貌;滋蕙堂本系渤海本翻刻,虽因补描使笔画丰肥,甚至增伪跋,却也折射出清代翻刻风气之盛。





在这部作品里,我们看到的是中国文化对 “度” 的精准把握:严谨而不僵滞,灵动而不逾矩,就像中国人骨子里的处世哲学,在规矩中求变化,于变化中守根本。而它更是小楷学习者的必临范本,因其笔法丰富、结体精妙。

声明: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往期好文】点击下方蓝色标题跳转内容详细页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