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来,走出去……这看似简单的六个字,却“穷”住了千千万交通不便的乡村,极大程度制约了乡村振兴的高质量发展。“四好农村路”应运而生,拯救了一个又一个“山窝窝”里的小村庄。

在八公山区山王镇的林场村,曾经狭窄泥泞的村道已被宽阔整洁的水泥路取代。以盆景为特色的林场村,积极整合散户资源,建设400亩盆景产业园,把盆景元素巧妙融入庭院设计之中,打造出“一步一景、一院一景”的绿色庭院景观,尽显别致韵味。“道路通畅了,销路自然也就顺畅了。”村民李大爷笑着说,“以前路不好走,盆景运出去难,外地人很少来买。现在路修好了,货车能直接开到家门口,销路一下子就打开了,一年销售收入大概8万元左右。”像李大爷这样受益的村民不在少数,“四好农村路”不仅改善了村民的出行条件,更成为农特产品走出乡村的“致富路”。


林场村宽阔整洁的水泥路。

近年来,八公山区紧紧围绕“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的总目标,大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一条条平坦宽阔的农村公路如毛细血管般延伸至各个村落,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为确保农村公路“有人管、管得好”,八公山区建设落实“四好农村路”建、管、养体系,将农村公路建、管、养资金纳入政府预算给予足额保障,并将“四好农村路”建设任务分解至各镇,签订责任状,实行目标考核,重点监督考核责任落实、建设质量、工作效率、资金到位等情况,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充分发挥基层政府和组织在农村公路发展中的作用。同时,按“区统筹、镇管理、村监督”的模式,建立健全乡村道路专管员管理体系。全区聘用了25名乡村道路专管员,负责农村公路管理巡查、安全隐患排查、养护监督等。2024年,八公山区持续推进民生工程“四好农村路”项目建设实施,累计投入“四好农村路”建设资金600余万元,升级改造工程9.1公里,农村公路养护工程4.5公里。

改造后的农村公路如同产业振兴的强力“引擎”与“催化剂”,将区内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点紧密串联起来。便捷的交通条件吸引了八方游客纷至沓来,使得当地文化旅游市场热度持续攀升。

牛肉汤是八公山不得不提的美食,以新鲜牛肉受到广泛欢迎的闪冲村,更是将这道美食的风味发挥得淋漓尽致。清晨的街巷在烟火气中热闹苏醒,大铁锅里牛棒骨正咕嘟咕嘟地翻滚,这是汤头浓醇鲜美的秘诀。当游客们捧起手中碗,看那蒸腾的热气裹着牛肉香扑面而来,碗里盛的不仅是滚烫的汤,更是八公山清晨最温暖的烟火欢喜。早年间,八公山从事劳力工作者居多,一碗咸香饱腹的牛肉汤配着烧饼,能让人们一整天都充满活力。随着产业转型升级与道路修缮,牛肉汤不再只是果腹之物,更成为了八公山饮食文化的鲜明符号,吸引着八方来客品尝这份传承已久的烟火温情。

“以前村子里冷冷清清,大多都是邻里乡亲来吃。现在道路平坦了,每到节假日,来吃牛肉汤的游客都多得接待不过来。”牛肉汤店老板闪先生手里一边忙着活儿,一边跟我们感慨道,“我们这的鲜烫牛肉汤广受好评,好多外地的游客慕名而来。”目前,闪冲村内共有5家特色牛羊肉汤店,据估算,今年全村的牛羊肉汤产业年营业额能够突破300万元。

闪冲村依托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特色小吃,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游客数量逐年攀升,当地村民通过制作牛肉汤、绿豆圆子等特色美食,为家庭增收致富开辟了新道路。自2025年开春以来,闪冲村累计游客量约12万人次,有效带动了当地餐饮等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为乡村经济注入新鲜活力,村民的生活水平也随之显著提升。

如今,“四好农村路”在八公山大地上纵横交错,成为乡村振兴的“加速器”。曾经因煤而兴又因煤陷入困境的八公山,正依托“四好农村路”,成功转型为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旅游胜地,昔日“煤城”正蜕变为生态旅游新高地。(胡亚轩 文/图)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