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辟鸿蒙,谁为情种……”4月25日晚,原创音乐剧《宝玉》在南京保利大剧院首演,以极具东方美学的舞台表达与创新的音乐叙事,带领观众穿越百年红楼梦境,感受一场关于成长、命运与觉醒的心灵之旅。


极致东方美学重构红楼梦境

原创音乐剧《宝玉》以“宝玉”视角重构经典,串联起“宝黛共读西厢”“黛玉葬花”“金玉良缘大婚”等经典片段,通过片段式叙事与闪回蒙太奇手法,在160分钟的演绎时长内,实现保留原著内核的同时,又展开对自由意志与宿命枷锁的深刻探讨。

作为亮点之一,原创音乐剧《宝玉》的舞美设计以极致东方美学惊艳全场。前区的水面雾气氤氲,与旋转装置共同构建出太虚幻境般的流动空间,四周垂落的巨型灯笼装置与山石等中式园林置景相映成趣,在虚实之间勾勒出大观园的盛景与幻灭。

作品还通过以舞代叙的编排,让演员的水袖翩跹、长袖翻飞化作命运隐喻。

演员主体人物造型以梦境中的视觉氛围作为创作源点,服装廓形依托于明末时期的服饰规制,尝试将中式工笔绘画极致细腻的意味融入云肩纹样装饰,同时选取新古典主义色彩面料为基底,搭配近似水墨花卉印染图案纱质外披,借鉴绽放的花卉为视觉符号,传递剧中人物犹如镜中花、水中月一般梦幻而无常的人生境遇,突出表达执念易碎、人生如戏、体验当下、放下执着的入世态度。

实力派卡司演绎宿命感

原创音乐剧《宝玉》由南京保利大剧院、海笑文化出品,上海文化广场联合出品,江苏艺术基金特别支持,上海文化广场华语原创音乐剧孵化计划特邀孵化。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颗宝玉’。”主创团队表示,作品不仅想让观众产生情感共鸣,也希望以对经典的创新诠释,用青春语态激活文化基因,用年轻的表现手法促进年轻人热爱中国传统文化、重温经典,同时也为中文原创音乐剧探索新的艺术路径。

首演当晚,实力派卡司阵容更是被观众称赞。

高杨(饰演 宝玉)演绎出宝玉从纨绔公子的天真娇憨到看破红尘的悲怆苍凉;张会芳(饰演 黛玉)以纤弱身姿与哀婉眼神精准拿捏黛玉的风骨;郭耀嵘饰演的薛宝钗则以沉稳绵长的歌声道尽闺阁女子的隐忍;刘浩冉饰演的王熙凤泼辣中暗藏悲怆,一句“机关算尽太聪明”的独白令全场唏嘘;晴雯、袭人等配角亦拥有专属高光唱段,真正做到全员皆主角。

值得期待的是,除首演卡司阵容外,音乐剧演员张泽(饰演 贾宝玉)、陈恬(饰演 林黛玉)、张沁丹(饰演 王熙凤)等更多实力派卡司也将在4月26日南京场次及全国巡演中亮相演绎,以高度贴合的人物形象、层次分明的唱腔技巧,带领观众在目睹宝玉的叛逆、痴情与觉醒中入梦红楼。

为经典文学注入音乐动力

“音乐剧这种直观、感性的方式,或将展现全新的艺术维度,打开全新的红楼世界。”作为原创音乐剧《宝玉》的文学顾问,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苗怀明认为,《红楼梦》原著有着浓厚的音乐基因,如今用音乐激发经典名著的时代活力是非常必要的。


原创音乐剧《宝玉》在旋律上以雅乐等中国传统民族调式为基础,综合多种调式特点,构建出多样的旋律色彩。配器上加入琵琶、古琴、二胡等民族乐器,提取昆曲、江南丝竹等传统音乐元素,勾勒出大观园的诗意底色,同时适度采用现代音乐节奏与电子音效,立足时代解构经典人物的内心世界。

在角色塑造上,音乐为各角色、各叙事线都设计了相应的主题动机,并伴随故事推进与矛盾冲突层层展开;在对判词的处理上,运用具有中国特征的和声色彩,营造红楼气质与宿命感;群戏段落则通过多声部旋律和强烈的鼓点打击音响,展现贾府的热闹繁华与暗流涌动。

为了保障剧情叙事流畅、主题表达聚焦,音乐创作也进行了一定的取舍,如在某些段落精简冗余,适度采用独奏甚至寂静,在将文化基因嵌入词曲、中式美学融入视听通感的同时,让听觉沉浸于剧情氛围,实现音乐与剧情的深度融合。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李鸣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