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树棠
人民功臣,独胆英雄陈树棠是东北民主联军第三纵队八师二十二团三营八连一排副排长。在波澜壮阔的东北解放战争中,他英勇善战,冲锋在前,出生入死,屡建奇功。为了东北人民的解放,为了建立新中国,他把一腔热血洒在了辽北大地上。
陈树棠是河北省唐山市人,1924年出生在一个铁路工人家庭。他弟兄三个,一家五口人的生活全靠父亲微薄的工资维持,生活非常困苦。1937年“七●七”事变后,他父亲因不满日本人的奴役,被扣上“思想不良、破坏火车、私通八路”的罪名,逼得远走他乡,查无音讯。从此,家人的生活更苦了。
1940年,16岁的陈树棠就担起养活全家四口人的生活重担,到日寇统治下的青岛当码头工人。1943年,陈树棠和另外几名工人又被送到东北的齐齐哈尔当劳工。陈树棠不甘愿受日本人的压迫,参加工人自发的息工活动,因而被扣上“国事犯"罪名,遭送到抚顺煤矿服苦役,成为“特殊工人”的一员。陈树棠在这里受尽了折磨。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陈树棠也和被奴役了14年的东北人民一道获得了解放。 当年9月,刚满20岁的陈树棠和抚顺煤矿护厂队员一道参加了我冀热辽军区挺进东北的先头部队第二十一旅六十一团(后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三纵队第八师二十二团),陈树棠在三营八连一排班当战士。金册陈树棠平时不爱说话,对人谦虚诚恳,手脚勤快,经常主动找活干。他从小没念过书,到部队后,一有时间就找有文化的同志学习认字、写字。长途行军,许多新战士累得走不动,他就主动帮助同志背包,背枪,战友们都很敬佩他。在人民军队这个大家庭里,在党的培养教育下,陈树棠的政治觉悟有很大提高,很快成为一名英勇善战的革命战士。
1945年11下旬,陈树棠随部队从本溪出发,到鞍山东七岭子和千山一带剿匪。经两天行军,11月28日到达七岭子。这里三面是山,营部给八连的任务是先攻下北边山头制高点,然后再夺取东山。命令下达后,各排班分头向北山进攻。陈树棠紧跟在班长身后向山上冲。刚到半山腰,就被敌人一个地堡里的轻机枪封锁住前进的道路。这支新组建的队伍装备很差,没有炮和手榴弹,硬攻攻不上去,班长的胳膊还负了伤。陈树棠入伍时间不长,但在战斗中却很沉着,他悄悄地绕到地堡旁边,向敌人开枪射击,把火力吸引过去。班长立即指挥战士们向敌人枪眼射击,打死了敌机枪射手,全连冲上了山顶,占领了制高点,歼灭了守敌。这次战斗 进行了两天,全歼了这批匪军,取得了 战斗的胜利。陈树棠在战斗中沉着勇敢,受到了上级的表扬。不久,陈树.棠被调到小炮班当射手。
1946年3月下旬,国民党进一步扩大东北内战,敌新六军十四师一部进到抚顺田水河子车站。我二十二团二营首先向敌人发起进攻,战斗打得很激烈。上级命令三营八连配合二营作战,夺取黄三家子据点。在八连战前动员时,陈树棠表示坚决完成任务。连长命令陈树棠带一门小炮去二营,帮助夺取敌人重要阵地。由于陈树棠平时训练刻苦射击准确,他发射的两颗炮弹都准确无误地命中敌人阵地,敌人被打得狼狈逃审.这一仗缴获了两门六O炮、3挺重机枪,俘虏了23名敌人。
当夜,他们坚守阵地。由于连续行军作战,大家都很疲劳困乏,陈树实主动提出担任替戒任务让大家休息。他一夜来合眼,一直警戒到天亮,第二天仍小炮和十几发炮弹行军。正的在保卫四平战斗中,我南满部队极力力牵制进攻四平的敌人。陈树棠所在部队打下开原车站,转移到马市堡,话,敌人跟踪上来,部队又向东转移。敌人在后边紧追不放,我军白天打仗,夜晚行军,一直走了六天六夜。战士们累得筋疲力尽,而陈树棠却始终精神饱满,帮助战友背枪背包。部队到磐石县境后,停下整顿休息陈树棠两脚满是血泡,疼痛钻心,但他一声不吭放下背包就帮助炊事班找柴禾烧火做饭,给大家烧水洗脚,还主动帮房东干活。
1946年11月,国民党军队进犯通化地区。这时,陈树棠所在连队驻守在二道江一带,陈树棠奉命率小炮班配合三排九班坚守仙人洞前沿阵地。敌人发动的几次冲锋都被陈树棠的小炮打垮了。炮弹打光了,他又主动去帮助机枪班往山上扛子弹,还不顾危险,在敌人猛烈炮火下接连抢救出3名伤员。战后评功会上,全连一致认为他“射击准确,战斗勇敢,有高度阶级友爱精神”,陈树棠再次被评为全营第一名战斗模范。
这次战斗之后,陈树棠由于政治上成熟,各方面表现突出,经八连指导员侯尚义和机枪班班长张德庆二人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7年1月上旬,国民党向我通化临江为中心的东满根据地发动大规模进攻,“一保临江”战役开始了。英雄所在的三营八连奉命向头道崴子之敌发起攻击。陈树棠这时已升任小炮班班长,他带领炮班大胆靠前,以准确的火力支援步兵,连续攻克敌人三个山头阵地,待攻击第四个山头阵地时,炮弹已打光,陈树棠率领炮班战士冒着弹雨捡起敌人的枪支弹药与步兵一道向敌人阵地冲锋,终于将第四个山头攻下。第二天他又在敌人密集的火力之下奋勇抢救出我方13名伤员。战斗胜利结東后,团部给他记功一次。
1947年3月,为配合北满兄弟部队三下江南,展开了“三保临江”战役。陈树棠所在的三纵八师,奉命攻击盘踞在辉南县城的敌人。3月4日傍晚,陈树棠指挥全班集中火力,轰击辉南县城西南山的敌人工事,一举摧毁了敌人碉堡,守敌伤亡惨重,残敌一个班放下武器投降。敌人第一道防线被突破后,我军攻入辉南城内,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巷战。这时陈树棠的小炮发生了故障,他把小炮交给别人,自己拎着一支缴获的美式步枪和战友们一道向街里冲去。他尾随一个敌兵来到一个胡同里,发现那里集结了一大群敌人想要突围,勇敢机智的陈树棠迅速冲上前去,枪口对准敌人喊道:“不准动,把枪放下,你们被包围了!缴枪不杀,还优待你们!”这时从敌群中飞出一颗子弹,陈树棠一枪就将顽抗的敌人击毙。并高喊:“同志们,快上来,敌人跑不了啦!”其余敌人连声喊“我们缴枪,我们缴枪!”夜色中敌人摸不清来了多少人,纷纷放下武器。陈树棠提起一-挺 机枪,把敌人集中到一间空房子里看押,直到部队上来。这次战斗,陈树棠孤身一人俘敌61名。战后,陈树棠获纵队首长嘉奖,在纵队建功簿上,给他记特等功一次,授予银质红星战斗英雄奖章一枚,并授予“独胆英雄”称号。
1947年5月间,在东北我军夺取清原县境内的重要据点草市的战斗中,陈树棠所在部队三营奉命进到草市南边的王家油坊,阻击英额门方向前来增援草市的国民党军队。在执行阻击任务中,他带领一个战斗组,在三次战斗中俘敌40名。陈树棠一人俘敌12名,缴获六O炮1门、轻机枪2挺、冲锋枪1支、步枪6支、匣枪1支。
陈树棠在辉南和王家油坊两次战斗中,共消灭敌人一个连的兵力,缴获了相当一个连的武器。由于他贡献突出,战功卓著,师和纵队党委,均再次传令嘉奖,给陈树棠再记特功一次,并提升他为一排副排长,同时授予他毛泽东奖章一枚。《东北日报》、(辽东日报)等报刊及新华社都宣传报导了陈树棠的英雄事迹。从此,英雄名扬天下,博得我军广大官兵和人民群众的爱戴。临1947年6月25日,为了配合四平攻坚战,陈树棠所在三纵队八师二十二团,奉命沿开原清河沟西进阻击前来策应四平守敌的国民党新六军-一六九师五O六团。陈树棠率一排坚守在八棵树村东南制高点三六六高地。三六六高地位于开原境内八棵树村东南约一公里处。雄踞清河南岸,居高临下,登顶峰可俯瞰清河中游的百里山川,这里历来是军事要地。陈树棠率一排进入阵地后,立即组织抢修工事,进行战斗部署。午后2时,敌人开始了进攻。从25日下午至26日夜,敌人为攻占三六六高地,先后投入一个团的兵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向我主阵地发起了一一次又一次的疯狂进攻,陈树棠指挥一排奋起迎击,接连打退敌人的7次冲锋,阵地前敌人遗尸60多具,我军伤亡也很大。6月27日上午,敌增授部队五O五团进入八棵树。下午,敌人以更猛烈的炮火轰击我阵地,掩护步兵向我发起冲锋。敌人爬上半山腰,陈树棠指挥三班,用一挺机枪猛烈扫射,敌人扔下十几具尸体,溃退下去。这时,我方伤亡也很严重,三班唯一的一挺机枪被炸坏,阵地上只剩下5个人。陈树棠命令副班长董金堂及3名战士撤走,自己留下掩护。陈树棠的子弹打光了,只剩下一颗手榴弹。敌人又冲上来,陈树棠靠在一块岩石旁 ,握着拉开弦的手榴弹,正要扔出去,一颗飞来的子弹打中了陈树棠腹部,他倒下了。战友见他负了伤前来抢救他,要把他抬下阵地。陈树棠坚决不肯离开阵地,他命令副班长“不要管我,你们快撤!“听从命令!”
敌人蜂拥包围上来,陈树棠大吼一声“你们来吧!”他在敌人的包围中毅然拉响了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年仅23岁。
下午3时许我增援部队赶到,将立足未稳的敌人赶下了三六六高地。
陈树棠烈士遗体运回辽源市。7月24日,纵队和师党委决定,在辽源市举行了由部队和地方各界代表参加的公祭大会,师首长亲抬烈士灵柩,将烈士遗体安葬在辽源市亨通山上的革命烈士墓,建立了烈士塑像。地方政府决定将三六六高地命名为“树棠山”,英雄所在的八连一排命名为“树棠排”。伟大的人民英雄陈树棠的崇高精神永世长存!烈士的英名永载史册!
你若喜欢,请点下面 专辑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