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上方的“关注”按钮,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07年11月13日,湖南文理学院的一间普普通通的房间中,100岁的杜修经走到了人生的尽头。



弥留之际,杜修经似乎是有什么执念,口中断断续续地念叨着:

“毛主席批评得对,我应该对八月失败负主要责任,如果不是我刚愎自用,王尔琢完全可以避免牺牲。”

杜修经口中的“八月失败”,是我党历史上一次严重的战役失利,它不仅导致了红军的井冈山斗争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挫折,还葬送了一位元帅级的人杰——王尔琢。

哪怕多年后,已经步入古稀的毛主席,只要回忆起几十年前的那个下午,都会感到无比痛心和惋惜。

不仅如此,毛泽东还在选集中五次就此事批评了杜修经,可见“八月失败”和王尔琢的牺牲给他留下的印象之深。


八月失败

“元帅人杰”王尔琢

王尔琢是黄埔一期的优秀毕业生,早在就读时就深受周恩来的青睐。

在那时的黄埔军校里,时常可以看见周恩来和一个二十岁出头的小伙子坐在一起相谈甚欢。

不仅如此,周恩来还是王尔琢的入党介绍人。

1924年,21岁的王尔琢正式入党,此时我党成立不过仅仅三年而已,因此王尔琢的资历堪称元老级。

从黄埔毕业后,王尔琢先后参加过二次东征、北伐战争等战役,特别是在1926年9月攻打南昌的战役中,王尔琢一马当先,在战场上杀敌无数,那年轻的身姿颇有常山赵子龙之风采。

王尔琢不仅军事才能过人,思想觉悟也绝非一般。


王尔琢画像

1926年“中山舰事件”发生后,王尔琢听闻后对校长蒋中正的行为极度不满,尽管他也没少受老蒋的赏识,但在大是大非面前,王尔琢坚定地选择了站在我党一方。

据说,王尔琢怒斥蒋校长的无耻行径后,让老蒋直接一改以往对他的赏识态度,直接被气得破口大骂道:王尔琢就是一个不听话的学生!

这并不是偶然,1927年4月反革命事件爆发后,王尔琢当即决定脱离国民革命军,带着自己麾下的党员悉数连夜离开。

离开后,王尔琢第一时间找到了周恩来并跟随他来到了南昌,随后参与了南昌起义,而这也是他和周恩来的最后一次见面。


南昌起义

南昌起义后,王尔琢跟随部队转移,历经几个月的突围和跋涉后,部队总算在1928年的4月,与毛泽东率领的另一支部队成功会师。

朱毛顺利会师

1928年4月28日,这一天的江西宁冈县龙市镇上,处处洋溢着激动和喜悦,因为两支分别由毛泽东和朱德率领的部队,终于顺利实现了会师,这便是著名的“井冈山会师”。

此前,毛泽东率领一支部队进行了秋收起义,随后在1927年10月来到了井冈山并建立起革命根据地。

几个月后,朱德和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队伍,在湖南发动了武装起义,然而却遭到了粤、桂、湘三军的“围剿”。

为了保存力量,朱、陈二人率领部队开始向井冈山方向转移。


井冈山会师

历经一月左右,终于在宁冈县和毛泽东率领的部队实现会师,在最大程度保存实力的同时,还打击了敌军的嚣张气焰。

会师后,两支部队进行了整合改编,成为了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朱德被选为军长,毛泽东则担任党代表。

在建制上,第四军没有设置师部,而是直接下辖几个团部,其中王尔琢便是28团的团长,同时他还兼任着第四军的参谋长一职。

改编完成后的第四军面临着一个窘境:外有反动派和军阀势力的围剿,内有萎靡不振的经济问题。

所以,第四军的下一步该如何走才能“破局”,成了毛泽东和朱德面临的头号难题。

对当下形势作了充分分析后,毛泽东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并且获得了大多数人的支持。



根据他的提议,第四军应该以井冈山为基础,建立起扎实的根据地,然后以此为中心进行革命斗争。

在外敌方面,毛泽东主张利用湖南、江西两方军阀力量的内部矛盾,来为第四军争得生存空间和发展时机。

在内忧之上,毛泽东则提议以较为富裕的宁冈县为中心,大力发展经济和农业。

这个提议是符合井冈山根据地的实际情况的,王尔琢作为黄埔军校毕业的高材生,也认为这个提议最适合,然而一个人的到来,却让他们的计划被全盘打乱,这个人就是开头提到的杜修经。

杜修经刚愎自用

25岁的杜修经时任湖南省委的巡视员,自打18岁入党参加革命以来,便一直在湖南境内进行活动,深受湖南省委的重视。



省委此次派遣他来到井冈山,目的是和朱毛部队恢复联系。

因为在朱毛会师后,井冈山根据地面临着反动派和军阀部队的重重封锁,和组织完全断了联系,以至于组织对朱毛的情况一概不知。

第四军也多次尝试和组织取得联系,但每次均以失败告终,所以杜修经的到来,对于此时的第四军而言,无异于天降甘露。

杜修经到来后,先是带来了湖南省委的亲切关怀和问候,然后又在朱毛两人的陪同下,参观了整个根据地。

或许是因为年纪尚轻,也或者是被重逢的喜悦冲昏了头脑,杜修经虽然将井冈山根据地参观了个遍,但是杜修经对于根据地的了解却并不深入,只是停留在表面。



即便毛泽东将自己对宁冈及周边地区的调查资料拿给他看,杜修经也没有明白井冈山根据地的真正情况,这也为接下来的事情埋下了伏笔。

几日后,杜修经返回湖南省委,向组织粗略报告了井冈山根据地的情况,话里话外还带着一些赞许的意思。

然而,省委却认为井冈山根据地的经济状况太差,不足以支持后续的革命斗争,而湘南一带经济条件较好,便提议第四军向南转移。

此时的毛泽东正在和朱德几人开会,商讨如何实施计划,完全不知他们的下一步路已经被悄然注定了。

当杜修经带着省委的指示再次来到井冈山时,毛泽东罕见地动怒了。



因为在指示中,省委要求第四军的主力进攻湖南,至于井冈山根据地,只需要留下一部分力量守卫即可。

不仅如此,毛泽东的湘赣边区特委书记职务也被撤下,转而担任了前敌委员会书记,显然,这个指示与毛泽东的计划完全违背。

听完杜修经的转述后,毛泽东的第一反应是:省委会不会误会了?

毕竟他已经将井冈山根据地的情况都讲给了杜修经,特别是根据地目前面临的湘、赣、桂三军的围剿,此时贸然进攻湖南,岂不是正中敌寇下怀?

除了毛泽东外,朱德和王尔琢也对省委的决定感到异常困惑。

为了查清其中是否有误会,毛泽东亲自给湖南省委写了一封信,然而还不等省委回信,敌人便打到了眼前。



永新县城突然遭遇敌军袭击,毛泽东带领31团前往迎敌,朱德和陈毅等人则分别率领其他团前往宁冈等县,以防备敌人的进攻。

在第四军下辖的团中,有一个团较为特殊,这个团就是29团。

说它特殊是因为29团的士兵们,绝大多数都是湖南的老百姓,他们都是朱德发动湘南起义时跟随过来的。

所以,对于杜修经带来的向湘南进攻,29团自上到下都是大力支持,毕竟那里是他们的家乡。

本来这倒也无可厚非,但偏偏就在敌袭的紧要关头出了问题,作战中,29团有人提议向湘南进发,立即引起了一片呼声。

尽管朱德陈毅等人极力劝阻,但无奈此时的他们尚且不是决策层,最后杜修经决定遵照省委的指示,指挥部队向湘南进攻。


毛泽东和朱德同志

就是这个决定,直接酿成了八月失败,进而导致了王尔琢的牺牲,也让杜修经背上了几十年的骂名。

身中数枪,王尔琢英勇牺牲

部队向湘南进发后,不久就抵达了郴州,这里的敌军本来只有一个师,然而在我军攻入城中将其击溃后,事态却突然发生了扭转。

这个被击溃的师部被击溃后,立即搬来了三个师部的救兵,将郴州城围了个水泄不通,直接将朱德等人困在了里面。

最终的结果是,29团在与敌人的交战中被彻底击溃,八千余人悉数逃散而去,使得第四军损失了一股强大的力量。

因为此事发生在八月份,故后来便被称为“八月失败”。



看着眼前兵败如山倒的局面,杜修经这才想起了毛泽东在临走时对他们的千叮万嘱:万不可放弃根据地,更不能主动向湘南进攻,否则就是自寻死路!

然而后悔已经来不及了,如何解决眼下的困境才是首要任务,这个重担自然落在了朱德的肩上。

经过此战后,原本就不多的部队只剩下王尔琢的28团和一些残兵败卒,我军士气遭受重大打击。

这还不是最糟糕的,28团下辖的2营营长袁崇全,竟然带着整个营的战士集体叛变!

此祸未平彼祸又起,为了挽回2营的力量,王尔琢自告奋勇,表示自己身为28团的团长,能够将他们喊回来。

对于王尔琢的自荐,朱德心里拿不准主意,一方面王尔琢不仅是袁崇全的顶头上司,还是他的黄埔同学;但另一方面,叛徒可不见得会再记得过去的交情了。


袁崇全

“我相信袁崇全不会向我开枪!”看着犹豫不定的朱德,王尔琢信誓旦旦地保证。

最终,朱德同意让王尔琢前去试一试,同时为了保证他的安全,朱德特地命令警卫队一同前往。

事实证明,王尔琢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不一会后,王尔琢追上了2营的战士,他朝着队伍的方向高喊:“我是你们的团长王尔琢,跟我回去吧!”

一些战士听到这声呼唤后,当即回过头来朝着这边赶来,就在王尔琢放松警惕时,袁崇全突然钻了出来,一字未说便朝着王尔琢连开数枪。

子弹从冒着火光的枪口迸出,与空气摩擦发出哧哧的呼啸,刹那便穿透了王尔琢的身躯,只留下几个血淋淋的空洞。

清脆的枪响过后,王尔琢直挺挺地倒了下去,任由同行的人员如何呼唤,也得不到任何的回应。



消息传到第四军后,全军上下一片沉默,尽管已经事先做了最坏的打算,但当王尔琢牺牲的消息真的传来后,悲痛还是自发而来。

战士们为王尔琢召开了一场隆重的追悼会,第四军的每一位战士都前来悼念,毛泽东更是亲笔撰写了一副涕泪挽联:

“一哭尔琢,二哭尔琢,尔琢今已矣,留却重任谁承受?生为阶级,死为阶级,阶级后如何?得到胜利方始休!”

王尔琢牺牲了,牺牲在了25岁的年华里,牺牲在了他信任的属下手中,也牺牲在了通过伟大革命志向的路上。

袁崇全杀害王尔琢后,叛逃到了国民党军中,但一个叛徒无论在哪里都不会受到重用,所以在被榨取了全部价值后,袁崇全便被毫不留情地抛弃了。


国民党军队

王尔琢牺牲后,第四军没有让凶手逍遥多久,不到半年后袁崇全就被第四军活捉,在经第四军全体公审后被枪决。

虽然袁崇全伏诛,但是王尔琢却永远逝去了,这种损失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挽回的。

毕竟以王尔琢的资历和能力,如果没有因为此事牺牲,必将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大放异彩。

若他能够顺利地活到1955年第一次授衔仪式,那么王尔琢很有可能会成为元帅之一,因为王尔琢在生前时,后来十大元帅中的林、罗、徐三人,在资历和职务上,都没有王尔琢高。

杜修经的漫不经心和刚愎自用,使我军丧失了一位杰出的军事人才,毛泽东在选集中曾这样评价杜修经:导扬其焰。



杜修经后来一直在湖南省委工作,还曾在1938年秘密潜入国民党第70军,直到解放战争爆发后才离开,期间为我党事业做出了不少贡献。

然而杜修经直到晚年,也始终对王尔琢的牺牲耿耿于怀,也曾不止一次向他人提起过此事,每次提及都是痛心疾首,又带着一种罪过感。

可能在临终时,杜修经才终于能够从中解脱,也难怪在剩最后一口气时说出那句话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