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声明:本故事根据资料改编,人物、时间、地点、情节、配图均为虚构,与现实无关,本文旨在宣扬正义,杜绝犯罪发生,并无不良导向,请理性阅读!

“送到我们家?”

当初哥哥嫂子把小石送到我们家的时候,我还是觉得没什么的。

直到本来说好的住几天逐渐变成一个月、半年、一年的时候,我开始感到不满了。

于是我和老公想了一个计划,一定能解决这个局面……



01

我叫林小雅,今年三十二岁,和老公李书结婚六年了。

我们一直没有怀上孩子。

家里人原本就因为这事对我有些看法,尤其是我奶奶,常常在家庭聚会上意有所指地说"传宗接代"是每个人的责任。

这种情况在我哥哥林大强和嫂子王丽生下小石后变得更加阿书显。

可我没想到的是,这个外甥会在三年后被硬塞到我家来。

那是个周五的晚上,我和老公刚吃完晚饭,正准备看电影放松一下。

门铃突然响了起来,打开门,见到的是一脸疲惫的哥哥,手里牵着小石,旁边放着两个大行李箱。

"小雅,帮哥一个忙。"他连招呼都没打,直接进入正题,"我和你嫂子最近工作太忙了,没时间照顾小石,想让他在你这住一段时间。"

我愣住了,下意识地问:"多久?"

"半年...应该吧。"哥哥语气含糊,眼神闪烁,阿书显不是实话。

还没等我回应,他已经把行李推进门,蹲下来对小石说:"儿子,在小姑家要乖,爸爸妈妈很快就来接你。"然后起身对我说:"他的衣服、玩具都在箱子里了。对了,他晚上有时候会尿床,你多注意点。"

说完,他就急匆匆地走了,连声再见都没说,留下我和老公面面相觑,以及一个茫然的三岁小男孩站在我家客厅中央。

"小姑姑,爸爸妈妈什么时候来接我?"小石仰着小脸问我,眼睛里满是困惑。

我蹲下身,强挤出一个笑容:"很快就来了,小石先和小姑姑、姑父住几天好不好?"

那天晚上,帮小石洗澡、穿睡衣、讲故事哄睡之后,我和老公坐在沙发上长叹一口气。

我说道:"我哥从小就自私又不负责任。我怀疑他们是不想养孩子了,想彻底推给我们。"

事实证阿书,我的预感是对的。"半年"很快变成了模糊的时间概念。

一周变成一个月,一个月变成半年,半年变成一年...小石的"暂住"渐渐变成了长期安排。

更让我气愤的是,除了把孩子丢给我,他们几乎不承担任何养育费用。

小石的吃穿用度、学前班的学费、生病的医药费,全都落在我和老公身上。

每次我向哥哥提起这些开销,他不是说下次一定转账,就是装作没听见。

"阿书,我们现在等于是在免费帮他们养孩子,还要自己贴钱。"一天晚上,我忍不住向老公倾诉,"这也太不公平了。"

李书叹了口气:"确实不太合理。但小石毕竟是无辜的,我们也不能迁怒于他。"

是啊,小石是无辜的。

这一年多来,他从一个陌生的外甥变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

让这一切变得更加复杂的是,家里人对这件事的态度。

当我试图向母亲抱怨哥哥的不负责任时,却遭到了严厉的批评。

"小雅,你怎么这么小气呢?照顾侄子是你应该做的,你又没有自己的孩子,帮哥哥嫂子分担一下有什么不对?"母亲毫不掩饰地说,"再说了,小石是我们林家唯一的男丁,传承香火的希望都在他身上,你一个做姑姑的,不应该全力支持吗?"

我被这番话刺痛了。

在母亲眼中,我的价值似乎只在于能否生育,而现在连抚养别人的孩子也成了我的"义务"。

奶奶更是直接,每次我抱怨负担重时,她都会说:"你没有孩子是你的命,现在有个侄子让你照顾,是老天爷的恩赐,你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

02

周末的家庭聚餐是我最头疼的时刻。



"小雅,小石在你家住得怎么样?有没有好好照顾他?"母亲边盛饭边问道,眼神里带着审视。

我强压下心中的不满:"挺好的,前两天我带他去做了体检,一切正常。"

"那就好,那就好。"母亲点点头,然后话锋一转,"不过你得注意,男孩子要多运动,别整天让他看电视。还有,他饮食要均衡,不能太挑食..."

母亲滔滔不绝地发表着育儿经,仿佛我是个不懂事的小孩,而不是每天实际照顾小石的人。我默默听着,心里的火气越来越大。

"对了,哥嫂最近工作怎么样?"我忍不住打断母亲,问起我那失职的哥哥和嫂子。

母亲的表情立刻变得有些不自然:"挺好的,挺忙的。你知道,他们公司最近在拓展业务,压力很大。"

"忙到连自己儿子都没空照顾吗?"我冷笑道,"甚至连生活费都不给?"

奶奶这时放下小石,严厉地看着我:"小雅,你这孩子怎么变得这么斤斤计较了?你看你哥哥,多孝顺!上个月还给我买了保健品。"

"哥哥孝顺?"我几乎要笑出声,"他孝顺是因为他有钱啊!而他为什么有钱?因为他把养育孩子的责任和经济负担都推给了我和阿书!"

"你!"奶奶气得脸色发白,指着我的手都在发抖,"我怎么养出你这么不懂事的孙女!小石是我们林家唯一的香火,你一个女人,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照顾自家侄子怎么了?你还好意思计较!"

我被这番话刺痛,眼泪几乎要夺眶而出。

在这个家里,我永远都是那个次等的存在,仅仅因为我是个女儿,而不是儿子。

而现在,连我的善良和付出都被视为理所当然。

正当气氛剑拔弩张时,哥哥和嫂子姗姗来迟。他们一进门,小石立刻跑过去喊:"爸爸,妈妈!"

心酸的是,哥哥只是随意地摸了摸儿子的头,嫂子甚至没有蹲下来抱抱他,只是敷衍地笑了笑。

晚饭桌上,哥哥和嫂子滔滔不绝地讲述着他们"忙碌"的工作和"精彩"的生活,母亲和奶奶不时附和赞叹。

没有人提及他们何时才会尽到父母的责任。

回家路上,我和老公沉默不语。

进门后,我再也控制不住情绪,泪水夺眶而出。

"为什么?为什么他们能这么理直气壮?为什么所有人都觉得我应该无条件付出?就因为我没有孩子?就因为小石是男孩,是所谓的'香火'?"我崩溃地哭诉道。

老公轻轻抱住我,安慰道:"小雅,别难过。他们的偏见和自私,不值得你这样伤心。"

"但这不公平!"我擦着眼泪说,"我已经尽力爱小石了,可他们呢?他们把自己的责任推给我,还理直气壮地接受所有人的赞美和认可,这太虚伪了!"

我们都爱小石,但也不想继续被这样利用。

对这个家族根深蒂固的性别歧视和双重标准,我感到无力却又不甘就此屈服。

03

时间一晃又过去了三个月。

小石已经在我家住了整整一年零七个月,他上了幼儿园小班,对"家"的概念也逐渐模糊——他会自然而然地叫我家为"家",而哥哥家则成了"爸爸妈妈家"。

我不知道该为这种亲近感到欣慰,还是为他内心可能的困惑感到心疼。

每个工作日的清晨,我会早起为小石准备爱心早餐,然后送他去幼儿园;傍晚下班后,第一件事就是去接他。



不知不觉中,小石已经成为我生活的重心,而这一切的付出,在家人眼中却似乎微不足道。

事情的转折点出现在那个周六的家族群聊里。

起因是我发了一张小石在幼儿园获得"优秀小朋友"奖状的照片,附言:"小石真棒,老师表扬他进步很大!"

本以为这是个值得庆祝的好消息,没想到哥哥居然回复:"也就这样吧,不过是个小奖状而已,别太当回事。"

这句话瞬间点燃了我积压已久的怒火。

我直接回复:"请问你凭什么这么说?你知道小石为了这个奖状多努力吗?你知道他每天晚上练习朗诵到多晚吗?你有参与过他的成长吗?"

哥哥显然没料到我会这么直接,回复变得有些针锋相对:"怎么,照顾我儿子几天,就觉得你比我更了解他了?别忘了你只是他姑姑,不是他妈妈。"

"照顾几天?"我气得手指发抖,"一年七个月!整整一年七个月!吃住全包!生病陪护!夜里哭闹安抚!你倒是好,把儿子一扔了事,连基本的抚养费都不出,现在还有脸在这里教育我?"

家族群里瞬间炸开了锅。

母亲立刻站出来打圆场:"小雅,注意你说话的语气!不管怎么说,小石都是你哥哥的儿子,你这样说话像什么样子?"

"像什么样子?"我彻底爆发了,"我这个做姑姑的,付出了比亲生父母还多的心血,却还要被说成越界?那他们这些当父母的又算什么?"

奶奶也发声了:"小雅,你太过分了!你哥哥工作那么忙,为了这个家赚钱养活大家,已经很不容易了!你一个女人,没有自己的孩子,照顾侄子是应该的,有什么好抱怨的?"

我被这话刺痛了:"所以我的价值就只在于能不能生育吗?因为我没有孩子,所以我就活该被利用?就该无条件接受这种不公平的安排?"

哥哥开始指责我:"说到底,还不是你嫉妒我们有孩子,你没有!你照顾小石,也不过是满足你当妈妈的虚荣心罢了!"

这话让我很扎心,我甚至来不及擦掉眼泪,就继续打字:"好一个倒打一耙!我照顾你儿子,掏钱掏力掏心,到头来反被你指责动机不纯?那好,明天你就把小石接回去,我这个没孩子的'虚荣'姑姑不奉陪了!"

嫂子这时才假惺惺地出来打圆场:"小雅,你别生气,哥哥不是那个意思。我们都很感激你对小石的照顾,真的。只是现在我们真的很忙,没办法接他回来......"

我冷笑道:"忙?忙着什么?忙着在朋友圈晒旅游照片吗?上周你们去三亚度假,怎么不见带上自己的儿子?"

这一回合彻底捅破了窗户纸。

一家人在群里争吵不休,哥嫂指责我多管闲事,母亲和奶奶则不停地偏袒他们,舅舅舅妈们也七嘴八舌,有的站在我这边,有的则附和着传统观念。

整个家族群变成了战场,而我,成了那个被围攻的"异端"。

争吵持续了整整三个小时,直到我的情绪彻底崩溃,躲在被窝里痛哭。老公一直陪在我身边,轻轻拍着我的背,让我发泄情绪。

"都怪我太软弱,从一开始就不该答应他们。"我抽泣着说,"现在小石和我们这么亲近,我又该怎么办?"

老公思索片刻,突然说:"既然他们觉得小石是宝,是香火传承,那我们就按他们说的做吧——把小石当宝贝一样捧着。"

"什么意思?"我不解地问。

老公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这叫'捧杀'——过度溺爱,让他们自食其果。既然他们觉得照顾小石是你的'福气',那我们就彻底'享受'这个'福气',看他们到时候怎么收场。"

当晚,我和老公开始制定详细的"捧杀"计划,准备让那些高高在上、道貌岸然的家人们看看,什么叫自食其果。

04

那天开始,我们对小石的态度有了微妙但关键的变化。

从严格有度的关爱,转变为近乎放纵的溺爱。

"小石,想吃什么告诉小姑,小姑都给你买!"我笑着问正在看动画片的小石。

小石眼睛一亮:"我想吃肯德基!还要买新的变形金刚玩具!"

"没问题!"我爽快地答应,与此同时给了老公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

以往,我们会控制小石的零食和玩具消费,注重培养他健康的饮食习惯和节制的消费观。

但现在,只要他提出要求,我们几乎有求必应。肯德基、冰淇淋、糖果、玩具、电子产品...只要他想要,我们就满足。

在教育方面,我们也采取了"佛系"态度。

小石不想写作业?没关系,玩得开心就好。不想去上幼儿园?可以请假在家看动画片。想熬夜?只要你喜欢。

短短两周内,小石的行为就出现了明显变化。

他变得任性、固执,越来越依赖物质奖励,稍有不满就会大哭大闹。



幼儿园老师也开始反映他在学校的问题:不遵守规则、不愿意分享、经常打断他人。

一个月后,家族聚会上,小石的变化已经到了所有人都无法忽视的地步。

他在餐桌上大喊大叫,要求吃甜点不吃正餐,摔碎了奶奶心爱的茶杯却不道歉,甚至对哥哥和嫂子的指责充耳不闻。

"小石!不可以这样!"哥哥终于忍不住厉声呵斥。

小石却毫不畏惧地顶嘴:"小姑说我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你管不着我!"

这一幕让在场所有人都震惊不已。哥哥铁青着脸看向我:"小雅,你都教了他些什么?"

我假装无辜地眨眨眼:"没教什么啊,就是尊重他的意愿,顺应他的天性,不是你们一直说的'孩子需要自由发展'吗?"

"自由发展不是放任不管!"嫂子也忍不住责备我,"看看他现在什么样子!简直无法无天!"

我故作惊讶:"这不是挺好的吗?小石这么有个性,将来肯定是个领导者。再说了,他是我们林家的香火,不是应该捧在手心里吗?"

这番话将他们平时挂在嘴边的话原封不动地还了回去,让他们一时语塞。

聚会结束后,哥哥和嫂子把我叫到一边,表达了他们的"担忧"。

"小雅,你这样教育小石是不对的。"哥哥严肃地说,"他现在的行为问题很严重,如果继续这样下去,将来可能会有大麻烦。"

"哦?那你们有什么好建议吗?"我故作虚心地问。

嫂子叹了口气:"我觉得...也许是时候让小石回来跟我们住了。"

这正是我期待的反应,但我故意表现得十分惊讶:"真的吗?你们终于有时间照顾小石了?"

"呃..."哥哥显得有些尴尬,"其实我们工作还是很忙,但看到小石现在这样,我们很担心。也许可以请个保姆帮忙照顾。"

我心中冷笑,脸上却装作恍然大悟:"原来如此!你们是担心我教育不好小石,想接他回去找保姆照顾。我明白了。"

哥哥急忙解释:"不是不是,我们只是觉得...也许是时候承担起父母的责任了。"

"是啊,毕竟小石是我们的儿子。"嫂子附和道。

我没有追问,只是说了句:"我尊重你们的决定。小石毕竟是你们的儿子,你们有权决定他的去向。"

晚上回到家,我把这个消息告诉了老公。

正在这时,手机响了,是嫂子发来的消息:"小雅,有个好消息要告诉你,我怀孕了,已经三个月了。正好孩子出生,小石也可以陪弟弟或妹妹了。"

看到这条消息,我和老公面面相觑。

第二天早上,我正在厨房准备早餐,小石在客厅看动画片。

老公走进厨房,声音刻意放大:"小雅,你知道吗?我觉得你哥哥嫂子突然要接小石回去,是因为他们要有第二个孩子了。"

我会意,也提高了音量:"是啊,真奇怪。一年多都不管小石,现在嫂子怀孕了,突然想起要当父母了。"

老公继续说:"我总觉得他们根本不喜欢小石,只是因为他是男孩,是所谓的'香火'。现在要有第二个孩子了,小石就没那么重要了......"

说到这里,我们听到客厅传来细微的抽泣声。转头一看,小石正站在厨房门口,眼泪汪汪地看着我们......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