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大唐帝国最杰出的领导人、唐太宗李世民去世,太子李治继位,是为唐高宗,大唐进入李治时代。李世民的去世给了周边势力可乘之机,曾经归顺大唐的西突厥贵族、左骁卫将军、瑶池都督阿史那贺鲁趁机自立称汗,企图重霸西域。
彼时,李治刚刚继位,不愿用兵远方,遂派通事舍人乔宝明到西域招抚阿史那贺鲁,赏赐大量金银财宝,阿史那贺鲁在厚利的影响下,宣布服从李治的领导,并派自己的儿子阿史那咥运到长安担任李治的宿卫(侍卫),李治还提拔阿史那咥运为右骁卫中郎将,阿史那贺鲁称汗事件暂时得到了和平解决。
来到长安的阿史那咥运对宿卫工作非常不感冒,时刻想着返回西突厥汗国。后来,阿史那咥运宿卫期满,李治让其返归西域,阿史那咥运一到西域,便劝说阿史那贺鲁向西攻取乙毗咄陆可汗的旧地,阿史那贺鲁听从儿子的建议大举西征,并将牙廷(汗廷)迁往千泉(今吉尔吉斯山脉北麓,库腊加特河上游一带),并兼并咄陆、弩失毕等十姓部众,实力大增,乃自号“沙钵罗可汗”,成为西突厥汗国最后一任可汗。
阿史那贺鲁此举彻底突破了大唐帝国忍耐的底线,李治决定对阿史那贺鲁动武。永徽四年(653年),李治下诏撤销瑶池都督府建制,对天下宣布阿史那贺鲁是大唐的敌人,敢有襄助阿史那贺鲁者,大唐必不轻饶。
同时,李治以左屯卫大将军程知节为葱山道行军大总管,督率各路唐军会攻阿史那贺鲁。永徽五年(654年),程知节击平破阿史那贺鲁的盟友葛逻禄、处月两部,斩首千余级,缴获战马万余匹。唐军将领周智度攻取西突厥汗国重镇处木昆城,斩首三万级。唐军悍将苏定方亦在鹰娑川攻破阿史那贺鲁的别帐鼠尼施,斩首及虏获马甚多,西突厥汗国经过连续打击,实力大损,阿史那贺鲁被迫向西进行战略转移,以避唐军锋芒。
显庆二年(657年),李治诏命苏定方为伊丽道行军大总管,督率燕然都护任雅相、副都护萧嗣业、左骁卫大将军瀚海都督回纥婆闰等再攻阿史那贺鲁。李治又诏命右屯卫大将军阿史那弥射、左屯卫大将军阿史那步真为流沙道安抚大使,命其分兵出金山(今阿尔泰山)道,合击阿史那贺鲁。两路唐军皆受苏定方节制,李治此举,就是要一揽子解决阿史那贺鲁和西突厥汗国问题。当年十二月,苏定方在金山(今阿尔泰山)北大破西突厥处木昆部,阿史那贺鲁失去最大的盟友,只得独自直面唐军的兵锋。
由于长期作战,唐军粮草问题凸显,苏定方又不想错过战机,于是,拣选10000名精锐唐军,每人配齐3匹马,亲自带领他们追击阿史那贺鲁,一路追击至曳咥河(今新疆额尔齐斯河)。阿史那贺鲁见苏定方部只有万余人,遂集中10万大军在曳咥河西岸列阵,准备与唐军决战。苏定方从容渡过曳咥河,在西岸与阿史那贺鲁决战。经过一天的血战,唐军斩杀西突厥骑兵数万人,余者纷纷溃散。
定方令步兵持槊列阵于南,自领骑兵列阵于北。沙钵罗先攻步兵,三冲未逞,气势减弱;定方率骑冲击,大败之。
阿史那贺鲁彻底被唐军恐怖的战斗力打服了,再无勇气与唐军交锋,不久后,阿史那贺鲁也被唐军俘虏,西突厥汗国覆灭,西域纳入大唐帝国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