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三万,你觉得怎么样?
这两天程序员吴先生的故事像一记重锤砸在胸口,3万月薪的光鲜背后,是每天凌晨一两点睡觉,是连续熬夜多年的生活,是最终换来脑干出血、ICU躺28天、治疗费50万的代价。
“现在恢复了70%,但可能无法完全康复”,他说这句话的时候,一定有着深深的悔意。
月薪3万,日薪大概一千三百多,看似“一小时赚172元”,实际上吴先生每天工作超14小时(6、7点起床到凌晨1点睡觉),工作时长远高于8小时。
一、拼命背后的生存焦虑
吴先生所在的创业公司面临裁员时,“精神压力大”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中国月薪过万者仅占5%,但社交媒体营造出“年薪30万被轻视”的假象。人们被幸存者偏差误导,误以为“不拼命就会被淘汰”,却忽视互联网行业技术迭代快、35岁危机普遍的现实。
吴先生治疗费50万,相当于他拼命工作17个月不吃不喝的总收入,而康复后无法继续程序员工作,这种“用健康换钱,再用钱买命”的死循环,让高薪成了带刺的玫瑰。
二、人生到底应该怎么过?
吴先生康复后说“现在觉得开心很重要,要活得自由”,这句话撕开了现代人生活的荒诞——我们总在“延迟幸福”,把当下活成通往未来的工具。
我们在互联网上看到一些人吐槽工资虽高,但很累,评论区立刻就会有人说“把工作让给月薪三千的人吧”。
这种“拿命换钱”的价值观,让大家的人生数字化且很彻底,吴先生从前认为“挣钱就要压制自己”,正是这种逻辑的体现:用健康换房贷、用陪伴换升职、用睡眠换KPI,最终陷入“越努力越匮乏”的怪圈。
吴先生现在贵州游玩、做自媒体,正是回归生活本质的尝试,真正的财富不是账户余额,而是“健康的身体和愉悦的心灵”。
三、拼命兼职值不值?
也是这几天,我看到了好几个关于打工人努力拼搏的热搜,一个是猿辅导的员工猝死在公司,不过公司回应当时没有安排加班,真相如何无从得知,只能画一个大大的问号。
今天看到一个很特别的热搜,一个女孩30天干12份兼职工作,只是视频剪辑这一块,她剪辑了15条视频,每条400元,足足赚了6000元,评论区有网友问,剪辑这一项工作就不少了,为什么还要做那么多?
是吧,6000元对于很多人来讲养活自己绝对没有问题,可是在这个物质极度繁华的时代,6000元能给咱多大的安全感?
于是这个女孩,又去做了工厂打包、品质检验、直播带货等工作,把自己30天的时间安排的满满当当,我看完后只觉得受不了,要是我的话,30天要写31份遗书。
回到程序员吴先生的话题,他当然也知道工作太辛苦,长期熬夜对身体不好,可是怎么办?失业危机、孩子要养,工作停了,拿什么对抗没钱的无力感。
吴先生所在创业公司裁员时,“家庭经济压力加重”道出结构性矛盾。
四、值得反思的“拼命美学”
那个女孩的6000元兼职收入,相当于吴先生ICU一天的治疗费,“只要累不死就往死里干”的论调在多年前就已经在社会中流传盛广,看似鞭策大家努力工作赚钱,实则是社会对个体的剥削合理化,这个不说也罢。
五、在拼命与生活之间找到第三条路
吴先生用血泪教训换来的人生感悟——“好好爱自己”,值得所有人深思。月薪3万不是原罪,错的是把拼命当作唯一上升通道的思维。
我们需要:打破“高薪=成功”的幻觉,每天8小时周末双休的6千月薪,生活质量或许也可能优于996制的1.5万月薪。
人生从来不是百米冲刺,而是一场马拉松,当我们不再用“拼命”证明价值,或许才能真正活出人的温度,而做好这一切,我们应该想想自己有没有这贷那贷,也许在某些东西上,未曾拥有比拥有更加幸福、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