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岁,婚礼前夕,凌晨的办公室,猝死。这几个词组合在一起,像一把锋利的刀,刺穿了所有打工人的心。要说最近这加班出事的新闻,可是真不少,有网友声称,小米要求员工日均工时不低于11.5小时,低于8小时甚至还得写反思解释!不少员工纷纷吐槽,但还是无一例外都在踩着领导要求的“工时线”挣扎。还有一位月薪3万35岁的程序员,因为长期熬夜导致脑干出血,可以说,现在很多打工人都在用命挣钱。

其实,近年来,默认加班、隐形加班、“狼性文化”等加班文化是层出不穷,有的单位甚至明目张胆地要求员工周末上班,不仅没有调休政策,也不支付加班费用。但是前段时间,也有部分知名企业“强制下班”,取消“大小周”,有些人觉得终于出头了,加班文化终于退潮啦。


配图,图文无关

可是真的是这样吗?然而,现实是,“大小周”没了,但加班却悄悄“隐形”了。曾经加班还有“硬性规定”,加班工资还有个盼头。而如今,“自愿加班”竟然成了大家心照不宣的规则。有的单位甚至通过加班文化给员工“打鸡血”,还在有意无意中,将加班与工作态度、对公司忠诚度挂钩。在人为制造的员工“自愿奋斗”假象之下,这些单位认为不能加班的员工就不是好员工。

这种工作模式,不仅会让员工失去健康,也会拉低单位的工作效率,还可能造成无效管理,构成“内卷”的死循环。 导致现在不少打工人都处于“敢怒不敢言”的尴尬境地。要我说,这种状况不能光依赖劳动者被动维权,监管必须动真格。比如,将劳动法律法规的遵守情况纳入法治社会建设考评体系,倒逼企业守法;对线上加班和工时补偿作出明确界定,加大对用人单位“隐形加班”行为的监管和惩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

不仅如此,作为打工人来说,要形成一种共识,准点下班带有“偷感”,本身就是一种病态的职场文化。请记住:任何以透支生命为代价的"福报",终将反噬个人与企业。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