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王珂 )“金杯银杯抵不过亲历口碑,千言万语道不尽医者仁心。”4月24日,71岁的罗老将一封感谢信交到隆回县桃花坪街道第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手中。这封承载着全家心意的感谢信,不仅记录着一段温暖的医患情深佳话,更彰显了中心“技术有温度,服务有深度”的医者情怀。



5分钟住进病房,老年关怀的“高速路”

4月15日清晨,疝痛复发的罗老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第一次走进了桃花坪街道第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未曾想,从踏入医院大门到顺利住进病房,整个全过程仅用了5分钟。这看似不可思议的效率,是该中心打造“老年就医绿色通道”机制的高效运转。

该中心自开诊以来,始终坚持致力于为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提供更为优质、高效且便捷的就医服务,精心制定了一套覆盖“患者入院—主动导诊—高效建档—安心住院”全过程便民就医工作机制。在门诊大厅,每天都有中心班子成员亲自带队进行导诊服务,主动为前来就医的患者提供精准的引导服务,醒目的“老人优先”标识、专设的老年服务窗口,让老年患者一进医院,就能真切地感受到被重视、被关怀。



方言“话疗”,医患情深的“连心桥”

中心考虑到罗老惯用方言习惯,特意安排同为隆回南面老乡的医护主管团队,一句句亲切熟悉“罗嗲嗲”,让原本枯燥的住院变得温馨。

为了让患者住得安心、治得放心,中心构建了一套精细化的患者信息档案系统,全面收集并深入分析每位患者的病情、病史、生活习惯、兴趣爱好以及家庭情况等多维度信息,通过与患者家属联动,为患者精准实施“一人一策”个性化“话疗”服务。特别是针对术前心理疏导、术中亲情陪伴等关键服务不断优化,让患者在接受治疗中感受到如家般的关怀。

“在这里治病,就像和自家崽女拉家常一样自在。”罗老在分享就医体验时,总这样讲道。



全时温情守候,患者康复的“暖心港”

“这里的医护人员和亲人一样细心!”术后康复期间,罗老逢人便夸。医护团队用24小时不间断的温情守候,为老人筑起了一座康复“暖心港”。

这份温暖源于中心独创的"五维守护"康复体系。精准查房双循环—中心班子成员和主管医生每日带领医疗组开展晨昏两次深度查房,每次必多留十分钟,手把手教老人做康复操,连枕头高度都要亲自调整;营养膳食三色管理—主管医生根据术后恢复阶段定制“红黄绿”三色餐标,每餐配送精确到分钟,连碗筷温度都严格把控;生命体征云监护—智能监测设备每小时自动上传数据,护士站大屏实时闪烁形成“健康心电图”;呼叫响应零时差—走廊里的脚步声总是先于呼叫铃响起,护士们笑称这是“抢在老人需求前头的服务”。

“别的医院查房,医护人员只是匆匆检查交代一下就走了,你们每天花这么大精力用在已经完成手术患者身上,是不是有点划不着,图什么”面对这样的疑惑,中心主任刘真正总是微笑着回答“医者仁心本就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底色,我们不算经济账,要算生命价值账、健康幸福账。图的是患者康复的笑脸,群众的信任肯定”。在他看来,多花十分钟查房可能让患者少受一天苦,提前的脚步声是对生命最好的守护,这些付出都是医者本分,也是最珍贵的回报。(供稿单位:隆回县桃花坪街道第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