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快看,这里有龙猫诶!”4月26日清晨,伴随着小朋友们惊喜的童声,中山一院儿科二科病房搬迁仪式暨 “儿童病房艺术馆” 揭幕活动在医学综合楼举行。
这座由医护团队、艺术家、高校志愿者共同打造的“会讲故事的病房”,以艺术为画笔,重新定义了儿科医疗空间的温度,为血液肿瘤患儿送上了一份充满希望的“新家礼物”。
广东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六部门《关于开展儿童友好医院建设的意见》,结合《广东省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方案》“儿童友好医院”重点工程的建设要求,引导提供儿童医疗保健服务的医疗机构开展儿童友好医院建设,改善儿童就医体验,为儿童提供有情感、有温度、优质、高效、安全的医疗保健服务。
我省医疗机构
积极探索引入
“1米高度看医院”儿童视角
打造儿童友好就医空间
中山一院如何
把儿童病房搬进“艺术馆”里?
跟粤姐姐一起来看看~
【视频】童心执笔绘星河,病房绽放艺术花朵
步入焕然一新的中山一院儿科二科,医学与艺术在此奇妙交融。龙猫馆、恐龙馆、海洋馆......13个主题病房各具特色,每一幅画作都由广州美术学院学生志愿者根据患儿喜好亲手完成。
“每个病房都是一个冒险王国,让病痛在想象中被遗忘。”广州美术学院张晓静老师表示。
“我们希望孩子在推开门的那一刻,先看到色彩而不是医疗器械。”儿科二科护士长张婷婷表示。
走廊墙壁上,不仅有患儿们自己创作的画作,还有艺术家陈洲连续11年坚持创作的4000余幅亲子漫画精选。“希望这些记录着生命温度的作品,让家长在疲惫时也能找到共鸣的微光。”
“这就是我理想中儿科病房的模样。”中山一院党委书记骆腾赞叹说,这一项目是落实国家改善医疗服务三年行动计划和《“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年”行动方案》,促进儿童就医友好的生动实践,“我们不仅医病、医身,更要医心,当医学与人文相遇,让治愈超越生理层面,把最好的医疗和最温暖的人文带给患者。”
“儿科二科收治的血液肿瘤患儿住院周期长,他们需要的不仅是医疗救治,更是心灵的呵护。” 儿科二科主任黄礼彬表示,此次艺术病房的落成是“医疗服务升级的新起点”。
据悉,该项目耗时一个月,由来自广州美术学院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共同完成。从最初提出“治愈型环境设计”理念,到“病房美术馆”概念,医护人员与艺术创作者的智慧在此交融。
病房设计中不仅融入了“医疗动线”的专业需求,还设置了音乐辅助干预治疗项目、游戏治疗项目等,走廊上的童趣漫画、茶水间的诗意角落,甚至医护休息室的解压设计,都让治疗空间成为“会讲故事的疗愈场”。
“这次展览不是终点,而是起点。”张晓静老师透露,未来团队还将策划“病房小艺术家计划”,邀请患儿创作专属治愈图腾,打造可更新的艺术三年展。“我们希望用温暖有爱的设计改变冰冷的病房,疗愈病房里的所有人。”
国家《关于开展儿童友好医院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推进儿童友好医院建设,总体要求和建设目标如下:秉持儿童优先理念,以儿童健康为中心,以儿童需求为导向,从儿童视角出发,以儿童获得医疗保健服务更加便捷,看病就医更加舒心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引导医疗机构改造空间环境,提升服务品质,健全工作机制,促进社会支持,为儿童提供有情感、有温度、优质、高效、安全的医疗保健服务。
引导提供儿童医疗保健服务的医疗机构,包括妇幼保健机构、儿童医院、综合医院、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少数民族医院),积极开展儿童友好医院建设,到2030年儿童友好医院在上述医疗机构中的比例力争达到90%以上。鼓励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参照儿童友好医院建设内容与指南,结合实际积极开展儿童友好机构建设,到2030年建成一批儿童友好机构。
《广东省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方案》提到儿童友好医院工程。常住人口超过500万的地级市建立1所三级儿童医院,并逐步推广到其他地级市。省、市、县级均各建设1所政府举办、标准化妇幼保健机构。以妇幼保健机构、儿童医院、综合医院儿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主体,通过完善儿童的就医环境,建设一批尊重儿童、满足需求、保障权利的儿童友好医院。
儿童病房的艺术布置提醒我们:医院不仅是治疗疾病的场所,更是患儿生活的一个短暂片段。这种实践的价值不仅在于“让环境变可爱”,更是将关爱儿童落实到具体行动中。未来,期待儿童友好建设从一处病房延伸到其他儿童就医环境,真正实现“儿童友好”的全面落地。
来源:广东省妇儿工委办公室、中山一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