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凸起的路缘石降了坡度,让居民出行不再难;曾经闲置的空地经过改造,变成整洁干净的停车场,解决了居民停车难……今年以来,内蒙古林西县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把群众“身边小事”作为“头等大事”,下大力气实施民生工程,着力办好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以实际行动为群众幸福生活“加码”。
这两天,家住城北街道丰泽社区尚品天成小区的焦连梅老人十分开心,小区门前金城街路段的人行道边10多厘米高的“马路牙子”悄然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零高差”的缘石坡道,推婴儿车、自行车、电动车、轮椅过街不再出现“卡顿”。“以前这马路牙子太高,有时候骑车子上街,车子根本推不上去,特别是溜达的时候就更担心了,不小心就会踩空了摔跟头,可闹心了。现在城管把这给降坡了,以后出门再也不用提心吊胆了,这件事实实在在办到我们居民的心坎儿上了。”说起道路的变化,焦连梅赞不绝口。
“以前坐轮椅来这里溜达特别麻烦,石阶子太高不好上,每次都得两个孩子抬着轮椅才能上来,现在有一个孩子就能轻松把我推上来了,这个石阶改得太人性化了,给我们坐轮椅的老人带来了极大方便,以后就能经常出来溜达了。”新改造的缘石坡道也让家住城北街道丰泽社区的张奶奶直竖大拇指。
两位老人所住的金城街路段因历史建设标准差异,存在路缘石高度超出常规、坡面陡峭等问题,给居民出行和车辆通行带来严重安全隐患。为彻底解决这一难题,林西县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科学谋划、精心实施,依据道路实际情况,通过降低路缘石高度、增设缓坡等方式对缘石坡道进行“精准手术”,清除旧路肩,铺装防滑砖,将传统台阶改造为平缓斜坡,持续推进城市慢行系统无障碍设施改造,提升通行的舒适性和安全性,让市民出行无“碍”。
“我们将原来17厘米高的路缘石降至5厘米,并延长缓坡长度,确保轮椅、电动车等顺畅通行。截至目前,已完成金城街东段共计114余米的改造工程。同时,在改造过程中,我们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通过走访商户、主动询问市民等形式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让市民参与到城市规划决策中来,构建‘人人都是参与者,人人都是受益者’的社会格局,从而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林西县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副局长孙健介绍说。
“小服务”带动了城市面貌“大变化”。缘石路过高经过改造改善了城区环境、方便了市民出行;而多年堆放垃圾的空闲地经过清理整治变成干净整洁的停车场这一大变化也让市民们体验到了城市管理带来的“温度”。
“自从搬到这个小区来,这块地就一直荒着,堆满了废土、砖头、碎石块,成了居民们堆放杂物的垃圾场,环境不好住着也烦心。现在城管部门把这里都清理干净了,还建起了停车场,不但环境美了,还有地方停车了,这生活是越来越舒心了。”提起家门口的变化,家住城南街道华叶小区居民张林忍不住夸赞道。
城南街道华叶小区一期北侧原来是一处空置闲地,因长时间未得到合理利用,不但成了居民乱倒垃圾的场地,造成环境脏乱差,而且周边居民停车难、交通堵塞等问题也一直困扰着居民的正常生产生活,为此周边群众怨声载道。林西县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了解到实际情况后,在积极征求居民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决定在此处空地的基础上进行改造整治,对地面进行硬化施工,建成供附近居民免费停放车辆的“口袋”停车场,实现了“城市边角”华丽变身,“微改造”满足了市民的“微心愿”,实现城市土地高效利用的同时,满足了民生需求,让居民的幸福感在家门口“升级”。
群众身边无小事,“小事”连民生,民生连民心。林西县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以精细化治理积极回应民生关切,以“微更新”“微改造”为抓手,精雕细琢城市细节。从消除人行道“马路牙子”,到打造便民停车场,这一系列“小而美”的民生工程正让城市品质悄然提升,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变得触手可及。
“接下来,林西县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将建立动态巡查机制,对未改造路缘石路段持续摸排整改,并将此类改造纳入城市精细化管理长效机制,用‘微改造’实现‘大民生’。同时,持续以民生需求为导向,推进城市‘微更新’、‘微改造’,拓展解决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竭力打造‘温暖城管’品牌,打通城市管理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让群众的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让民生实事更有温度,惠民答卷更有厚度,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城管动力’”。 (何桂茹、李晓军)
来源:赤峰市林西县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