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春风拂绿,林西县抢抓春季造林有利时机,在南门外林场小大川作业区造林现场一片繁忙。一排排挖好的树坑整齐排列,工作人员默契配合,一人扶正樟子松树苗,一人挥动铁锹,将土壤回填进树坑,随即开浇水车的工作人员为新栽下的树苗浇上“定根水”,一棵棵“绿色卫士”正式扎根林西开启他们的固沙生涯。
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西北部的科尔沁沙地综合治理项目中,林西县南门外林场负责的半拉山作业区 2600 余亩人工固沙工程正在施工。此次固沙采用草方格固沙方式,待固沙完成后,还将在草方格中间栽植小叶锦鸡儿。这种植物根系发达,能扎入地下五六米深,成林后预计半拉山项目区植被覆盖率将从治理前的不足 25% 提升至 65%,可有效遏制沙丘移动。
“以前风沙大时,一开春就黄沙漫天,种庄稼都受影响。现在沙固住了环境也好了,还能在家门口挣钱。我们种树是150元一天,大概能干两个月,一年多收入差不多4500元吧。自己家门口种的树更珍惜,好好种好好管护。”新城子镇半拉山村村民陆佳强说。 造林治沙不止生态惠民,更要带动村民参与其中,项目实施过程中,南门外林场优先聘用周边村民参与造林管护,春季造林季累计雇佣1200余人次。
“小大川作业区及半拉山作业区还有2987亩人工造乔木林,主要栽植的是樟子松,固沙抗旱效果好,易成活。”林西县南门外林场场长武玉国介绍道。截至目前,该林场已完成人工造林4500余亩,栽植各类抗旱苗木30余万株,其余工程预计还有两天就能栽植完成,为了抢工期,项目从4月2日开工到完成预计20天,造林速度快质量高,确保苗木的成活率。
“这些新栽的苗木就像我们的孩子,得精心照料才能成活,栽植后也需要我们好好管护,树苗才能保证成活率。”南门外林场护林员刘友介绍说。为了做好后续管护措施,南门外林场人工造林采取围封措施共围封13700延长米,还组建了30人的专业管护队伍,进行动态管护,确保造林一片、成活一片、见效一片。
“我们今年防沙治沙采用造林治沙与光伏治沙相结合的方式,根据不同立地条件,采取不同方式,采取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光伏发电与板下治沙协同发力;实行人工治理与自然修复相结合,给生态系统留足自我恢复空间。”林西县林草局局长鲍艳利介绍。今年林西县防沙治沙造林总面积约1.2万亩,光伏治沙面积约0.7万亩。在过去的几年里,林西县通过持续推进植树造林和防沙治沙工作,已经取得显著成效。截至目前林西县森林覆盖率提升至47.09%,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从植树造林与光伏治沙工程的推进,从村民们低头栽树的背影里,从护林员每天巡查的脚印中,科尔沁沙地南缘的这片土地正悄然地发生着变化。一棵棵苗木在科尔沁沙地边缘织就绿色网格,一片片光伏板下的沙地慢慢有了绿意,如今的林西县,风沙天越来越少,生态越来越好。这些扎根沙地的树苗、草方格,还有参与治沙的人们,正在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为北疆筑起一道生态屏障,让绿色在林西大地绽放新的光彩。(王春达、郭苗苗、韩婉婷)
来源:赤峰市林西县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