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张智 上海摄影报道

4月24日上午11点28分,满载着海外汽车经销商的G9251次列车从上海虹桥站缓缓驶出。几个小时之后,他们就将到达芜湖等地考察并采购今年的订单。

像这样坐着高铁到汽车企业“进货”的海外经销商,仅4月24日当天就多达2000位。

“从我们的视角看,过去10年中国的技术发展堪称奇迹。10年前,中国还在追随行业趋势,如今已在众多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成为趋势的引领者。在南非市场,中国品牌表现得尤为强劲:10年前,南非汽车市场由日本和德国品牌主导,如今中国品牌强势进入,目前已经占领市场份额的约25%,预计未来10年将提升至70%—80%。”南非奇瑞(Chery)经销商沃伦·奥尔森(Warren Olsen)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我国汽车出口142万辆,同比增长7.3%,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44.1万辆,同比增长43.9%。2025年一季度,全国铁路海铁联运运输商品车28.75万台,同比增长33.62%。

亮眼的数字背后,是环环相扣的“中国速度”作为保障。

“铁路跟(汽车)主机厂系统都是打通的,只要主机厂系统排单,就会推送到我们铁路组织生产的系统中,可以说,订单制生产的汽车一上线生产,运输计划就已经在安排中了。同样,主机厂也可以同步看到车辆运输的轨迹,比如已进场、已装车、已开始运输、已出站、已到码头,船一到,货送过去马上就能装走,每一个环节都能匹配得很好。”中铁特货公司上海分公司总经理陈芝对《华夏时报》记者介绍。

出海供应链无缝衔接

“中国在制造、物流和供应链管理方面的效率堪称无缝衔接,能将车辆快速送达全球经销商。中国制造业的影响力已覆盖全球消费者,这种辐射范围令人惊叹。”沃伦·奥尔森表示。

据了解,在汽车出口的“中国速度”背后,海铁联运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4月23日下午,国产汽车海铁联运的关键枢纽——闵行铁路商品汽车物流基地中,一列JSQ6型列车正在进行汽车卸货。约290辆商品车井然有序地从中陆续驶出,到达货运堆场,在这里等待运往海通、外高桥、外六等码头,最终登上驶往全球各港口的船只。


陈芝介绍,2024年上海地区运输新能源汽车达60万台,较上年增长 51.5%。

“今年1—3月,上海地区商品车到达量达13.3万台,和去年相比增势迅猛;4月初,受关税影响,汽车到达量有一个明显减少,我们已经做好了全年下行的心理准备,没想到4月7日左右,因政策调整汽车出口量迅猛回升,截至23日,4月商品车到达约5万台,同比增加25%,创下单月历史新高。”中铁特货公司上海经营部负责人倪俨表示。

超预期的商品车出口量,让闵行物流基地“马力全开”,与码头进行高效联动,按船期卸车并及时转运,避免场地积压。

据了解,上海局与中铁特货每日对接掌握近期出口车到达需求,根据船期先后顺序,共同制定出口车在途对位需求表,畅通信息渠道,通过信息共享机制,运用共享平台,铁路部门能同步掌握港口的船舶靠泊计划、装卸能力等关键数据。

“特货公司通过可视化监控系统,实时掌握列车运行位置、货物装载状态等信息,并根据优先级动态调整班列开行计划,比如船期近的先发车,船期远的暂时不发车,有效避免商品车在堆场积压。同时,根据船期将船期靠前的列车优先解编、优先挂运、优先接车、优先对位,将配送、装船时间控制在最短,运输效率提升了30%以上。”陈芝表示。

目前,上海局还在长三角重点区域持续加大铁路物流基地和专用线的建设力度。目前,已建成金华南、杭州北、(南京)尧化门、合肥北等现代化铁路货场162个、企业专用线417条,为我国商品车运输加速“出海”提供了高效、快捷的运输保障。中铁特货上海地区管内的石湖荡货场、陆家浜货场也正在建互通二期。未来,海通码头铁路专用线开通,将使得运输更加便捷。

合作对话致力打通堵点

在全球汽车产业格局加速变革的当下,“中国速度”为国产汽车走向世界注入强大动力,串联起了助力国产汽车加速出海的辉煌篇章。

同时,我国也正不断努力打通贸易链上的堵点。

“自4月上旬商务部长王文涛与欧委会贸易和经济安全委员谢夫乔维奇举行视频会谈后,中欧技术团队一直就电动汽车价格承诺和贸易投资合作有关问题保持密切沟通,并加紧推动磋商进程。中方愿与欧方共同努力,妥善处理经贸摩擦,深化双边务实合作,为中欧和世界经济注入更多确定性和正能量。”4月24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表示。

正如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吕大良表示,我国出口确实面临复杂严峻的外部形势,但是“天塌不下来”。近年来,我国积极构建多元化市场,深化与各方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不仅赋能了对方发展,也增强了我国自身的韧性。

一季度,中国制造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动能强劲,新能源产品继续在全球绿色转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电动汽车出口增长8.2%。总体来看,一季度,我国出口规模突破6万亿元,实现6.9%的较快增长,在压力下展现强劲韧性。其中,货物贸易出口6.13万亿元,增长6.9%。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