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92年我当上团长,帮1名士兵考上军校,谁知23年后他竟给了我个惊喜

「有请军区副司令员致辞。」主持人话音刚落,掌声如雷贯耳。

2018年盛夏,省军区礼堂内, 当那位身材挺拔的中将大步走向主席台时,

邹麟的眼睛不禁湿润。

他的思绪回到了二十二年前的那个夜晚…



1.

1992年春天,邹麟被任命为第三步兵旅团长的消息在旅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据说新来的邹团长才36岁?这么年轻?」

「年轻倒没什么,主要是从外面调来的,对我们旅的情况根本不了解。」

「听说是军事学院的高材生,不知道实战经验如何。」

议论声中,邹麟身着整齐的军装,走进了交接仪式现场。

师长表情严肃地将旅徽郑重地交到他手中:「邹麟同志,希望第四团在你的领导下,能够恢复昔日的荣誉。这个责任很重啊。」

接过旅徽,邹麟心情复杂。

高兴的是多年的努力终于得到认可,担忧的是四团是出了名的「问题部队」——

考核成绩排名垫底,部队作风松散,内部矛盾重重。

更棘手的是,旅里大部分骨干的年龄和军龄都比他长,对这个「半路空降」的年轻团长充满警惕。

「看来必须用实力证明自己了。」邹麟暗自下定决心。

第二天早晨,他召集了军官骨干会议。

「各位同志,」邹麟的目光扫过会议室里那些怀疑、等待观察的面孔,「我明白大家心中的疑虑。我的军龄不长,又是从外面调来的。但请相信,我会用行动来证明自己的能力。」

角落里,一营长赵孔维,一个四十多岁的老兵,撇嘴低声说道:「又来了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轻人。」

邹麟装作没听见:「从今天开始,我将与各营各连一起参加训练,亲自了解四团的实际情况。希望大家能够坦诚相待。」

接下来的一个月,邹麟雷厉风行——

每天清晨五点准时出现在训练场; 烈日下与战士们同吃同训; 深夜还在办公室研究战术方案。

「邹团长,你这样会把自己累垮的。」一天深夜,聂政委推门进来。

「不拼不行啊,老聂。」邹麟苦笑着说,「要让四团重新站起来,不加倍努力怎么行?」

「听说你最近很重视理论学习?」

「没错,」邹麟指着桌上的资料,「现在军队正在向信息化、科技化方向发展,不能只靠体力。」

「这个道理我懂,」聂政委迟疑地说,「但有些战士文化基础比较薄弱啊。」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邹麟摇头说,「关键在于能否发现并引导他们。」

七月的夜晚,闷热难耐。

为了检验部队的夜间应急能力,邹麟安排了一次突击拉练。

晚上10点30分,警报突然响起,全旅迅速集结、出发。

训练结束时已是凌晨一点多。

按理说,官兵们应该都回宿舍休息了。

但邹麟经过四营营房时,余光捕捉到一丝微弱的光线。

出于好奇,他轻轻推开门,发现一名战士正伏在床上,借着手电筒的微光看书。

听到动静,那战士立刻跳下床,紧张地站直:「报告团长,四营二连战士陈奇!」



「这么晚了还不休息吗?」邹麟压低声音问道。

「报告团长,我在看书学习。」陈奇声音有些发颤。

邹麟走近,看了看他手中的《现代军事战略与技术》,有些惊讶:「你对军事理论这么感兴趣?」

陈奇认真地回答:「我想多掌握一些专业知识,将来如果条件允许...想尝试报考军事院校。」

说完这话,他似乎觉得自己的想法过于理想化,马上低下了头。

邹麟让陈奇穿好衣服,随后带他来到了旅部的小会议室。

「你家是哪里的?」邹麟问道。

「山西山区的一个农村。」陈奇接过水杯,「我父母都是普通农民,他们一辈子都没离开过家乡。」

通过交谈,邹麟了解到陈奇高中毕业后入伍,已在部队服役两年多。

他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训练成绩中等,从未引起特别的注意。

「告诉我,为什么想考军校?」邹麟直视着他问道。

陈奇沉默了一会儿,「团长,我不想欺骗您。我不想回农村过和父辈一样的生活。而且,」他停顿了一下,「我真的很喜欢军队这个大家庭,想终身做一名军人。」

他目光坚定而真诚,让邹麟想起了当年的自己。

「那你知道考军校有多难吗?需要做哪些准备?」

陈奇摇摇头:「我只有这个愿望,但不知道该从何处着手。」

「这样吧,」邹麟思考后说,「明天把你最近的学习笔记拿来给我看看。」

「真的可以吗?太谢谢您了,团长!」陈奇激动得话都说不利索了。

「先别高兴得太早,路还很长呢。」邹麟忍不住笑了。

2.

陈奇按约定带来了他的学习资料—— 笔记整齐有序,层次分明,体现出他做事认真的特点。

「基础还算可以,但要考军校,需要有系统的规划。」邹麟给他制定了一份详细的学习计划,「首先要加强英语,这是你的弱项。其次是军事理论和政治学习,这两科在考试中分值较大。当然,体能和实战技能也不能忽视。」

陈奇脸上露出为难的表情:「团长,每天的训练已经很满了,很难抽出更多时间来学习。」

「这个你不用担心,我会和你们连长沟通协调的。」邹麟拍了拍他的肩膀。

从此,邹麟开始特别关注陈奇的表现。

一次射击训练结束后,他把陈奇单独叫到一边:「你的射击姿势还不够规范,」邹麟帮他调整持枪的姿势,「肩膀要前倾一些,重心要稳定,呼吸要保持均匀。试一下这样。」



调整后,陈奇连续射击五发,成绩明显提升。

「团长,」陈奇小声问道,「您觉得我真的有希望考上军校吗?」

看着他那既充满期待又带着怀疑的眼神,邹麟肯定地说:「当然有希望!但前提是你自己必须先相信这一点。只要每天进步一点点,你会慢慢发现自己离目标越来越近。」

陈奇站得笔直:「我一定不会辜负您对我的期望!」

从那天起,邹麟开始定期指导陈奇学习。

每周三和周五的晚上,陈奇都会到旅部办公室,两人一起钻研军事理论、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

「老邹,你这段时间对那个叫陈奇的小兵特别关注啊。」

一天晚上,旅部参谋长王建国走进办公室说道。

「这孩子是块好材料,他想考军校,我想尽点力帮助他。」

黄参谋长兴致盎然地看着他:「现在的年轻人大多数想服完兵役就回地方找工作,像陈奇这样有进取心的确实不多见。不过,」他话锋一转,「如果最后没考上,对你们双方都不好交代。」

「总要试一试才知道结果,总比直接放弃好。」邹麟抬头微笑着说。

事情的发展并不总是顺利的。

12月的一个雨夜,陈奇来找邹麟时,情绪明显低落。

「出什么事了?遇到困难了?」邹麟关心地问道。

「团长,排里有战友说我一个农村出身的想考军校是异想天开。」陈奇低着头说,「连长也批评我注意力不在训练上,影响了整个班组的表现。我...是不是真的不适合考军校?」

邹麟叹了口气,这种情况在他预料之中。

「陈奇,」他认真地看着对方,「当你选择了一条不同于大多数人的道路,就必须承受相应的质疑和压力。关键是你自己怎么想,是选择随大流,还是坚持自己的梦想?」

陈奇沉默了一会儿,然后坚定地抬起头:「团长,我不想放弃。无论有多难,我都要尝试一下!」

「这才对嘛。我会找机会和你们连长好好谈谈这事。」

第二天,邹麟约见了四营二连连长赵孔维,讨论了陈奇的情况。

赵连长是个四十多岁的军队老人,经验丰富但思想比较固化。

「团长,说实话,我对陈奇考军校不太看好。」赵孔维表情严肃,「他的文化课或许还可以,但实战能力只是一般,领导才能更是不足。这样的人,即使勉强考上了,将来发展也很有限。」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成长道路,」邹麟耐心地解释,「军队需要各种类型的人才,成功不只有一种模式。而且,不去尝试怎么知道行不行呢?」

经过商量,赵连长勉强同意给陈奇一些额外的学习时间。

冬季来临,训练强度增加,陈奇的学习时间被大大压缩。

有一次,他因为过度疲劳生病了,虚弱地躺在医务室的床上。看到邹麟来看他,他挣扎着想要坐起来。

「躺着别动,好好养病。」邹麟眉头紧锁,「你这是何苦呢?把身体弄坏了,什么计划都白费了。」

「抱歉让您担心了,团长,」陈奇声音微弱地回答,「我担心耽误了学习进度。离考试时间只剩半年了。」

「傻小子,」邹麟摇着头说,「学习就像跑马拉松,不是短跑冲刺。这样下去即使考上了也没意义,健康才是最重要的基础。」

这件事之后,邹麟帮陈奇重新调整了学习计划,把重点放在补齐短板上,不求面面俱到,但求突出重点。

3.

1992年初,军校招生简章发布了,邹麟和陈奇一起仔细研究了报考条件和考试科目。

「今年你主要考虑工程兵工程学院(现陆军工程大学)和陆军指挥学院,」邹麟分析说,「前者侧重技术研究,后者侧重实战指挥,这两个都比较适合你的情况。」

随着考试日期逼近,陈奇的压力越来越大。

一天晚上,他来找邹麟,表情焦虑不安,眼神闪烁不定。

「团长,」他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地说,「我总担心自己通不过考试,会让您失望。」

邹麟给他倒了杯热茶:「别想太多,全力以赴就好。」

「可是,如果没有您一直以来的帮助,我根本不敢迈出这一步。如果最后没考上...」

「听我说,」邹麟打断了他的话,「我也是从农村走出来的,所以很理解你的处境,也更加希望你能成功。」他难得地露出微笑,「所以你更要认真准备,不然我这一年的心血不就白费了?」

陈奇也笑了起来,紧绷的情绪松弛了不少。

「记住一点,不管最终结果如何,敢于追求自己梦想这件事本身就很值得敬佩。」邹麟鼓励他说,「成功不是评价一个人的唯一标准,重要的是你为此付出的努力和在这个过程中的成长。」

考试的前一天晚上,邹麟把陈奇叫到了办公室,递给他一盒巧克力和几支签字笔。

「明天考试大脑需要能量,多备几支笔也不会错。」他半开玩笑地说,「别忘了戴表,合理安排答题时间。」

陈奇接过这些东西,眼睛有些发红:「团长,不管最后结果怎样,我都非常感谢您这一年来对我的指导和关心。」

「别说这些煽情的话了。」邹麟假装严肃地说,「记住应试技巧,不会的题先跳过去,做完会做的再回头处理。」

「我记住了,团长。」陈奇认真地点头。

送走陈奇后,邹麟自己也感到一丝紧张。

军校招生名额有限,竞争非常激烈,结果很难预测。

考试结束后,陈奇情绪很低落。

「感觉发挥得一般,有些题目没有把握。」他忧心忡忡地说。

「这很正常,」邹麟安慰他,「现在担心也没用,等结果出来再说吧。」

接下来的日子里,陈奇继续参加训练,但明显心不在焉。

每次看到通讯员送来文件,他都会紧张地抬头看一眼。

终于,在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期盼已久的录取通知送到了旅部。

「老邹,好消息啊!」黄参谋长快步走来,「陈奇考上工程兵工程学院(现陆军工程大学)了!刚刚收到通知!」

邹麟愣了一下,随即喜出望外:「真的?」

「千真万确!」黄参谋长拍了拍他的肩膀,「你这么用心帮他,总算没白费工夫。」

「他人在哪?知道这个消息了吗?」邹麟迫切地问。

「还在训练场,应该还不知道。」

邹麟立刻赶到四营训练场,远远就看到陈奇正在进行战术动作训练。

「陈奇!」他喊道。

陈奇听到声音,立即跑过来立正敬礼:「团长好!」

邹麟故意板着脸:「最近训练状态不太好啊,总是心不在焉的。」

「对不起,团长,我一定会改进。」陈奇紧张地低下头。

「好了,」邹麟终于笑了,「恭喜你,工程兵工程学院(现陆军工程大学)录取通知已经到了!」

陈奇一时愣住,然后狂喜:「真的吗?我真的考上了?军校真的录取我了?」

「绝对真实!」

陈奇激动得说不出话来,眼眶立刻湿润了。周围的战友们听到消息,都围过来祝贺他——

「老陈,没想到你这么厉害啊!」

「真有你的,陈奇!农村娃也能进军校,彻底改变命运了!」

连长赵孔维也走了过来,笑着说:「为我们连队争了光,好样的!」

当天晚上,旅里为陈奇举办了一个简单的庆祝会。

战士们自发准备了节目,有人唱歌,有人表演,气氛既热闹又温馨。

4.

九月初,陈奇即将前往北京报到。

出发前的晚上,在营区的大槐树下,他专门来向邹麟告别。

「团长,明天一早我就要出发了。您有什么要嘱咐我的吗?」陈奇挺直腰板站着。

邹麟仔细看着这个已经有了明显变化的年轻人:「军校和部队不太一样,你会面临更多的挑战和压力。但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要忘记你当初的决心。」

「我会牢记在心,团长。您放心,我不会辜负您的栽培。」陈奇眼神坚毅。

「一定要照顾好自己。」邹麟拍了拍他的肩膀。

「我一定会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军校学员,让您为我感到骄傲。」陈奇郑重承诺,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你会做到的。」邹麟看着这位曾经被许多人认为没有前途的年轻士兵,心中充满期待。

第二天清晨,邹麟亲自开车送陈奇去火车站。

「团长,我走了。」陈奇立正敬礼,声音有些哽咽。

「一路平安。到了军校后记得写信回来。」邹麟回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去实现你的梦想吧,年轻人!」

火车慢慢启动,陈奇的身影逐渐在车窗后模糊不清。

邹麟不知道,这一分别,竟然会是二十五年的天各一方。

5.

陈奇离开后,邹麟继续履行着团长的职责。

在随后的三年中,四团在他的带领下发生了质的飞跃,从过去的「问题单位」转变为师里的模范旅。

军事比武屡获佳绩,思想政治工作成效显著,各项评比指标跃居前茅。

1995年,因为工作业绩突出,邹麟被提拔为军区副参谋长。

三年后,他调任到军事学院担任教职,开启了职业生涯的新篇章。

最初几年,他经常收到陈奇寄来的信件。

信中,陈奇详细记录了他在军校的学习经历和个人成长历程。

毕业后,陈奇被分配到总部机关工作,从事军事情报分析方面的工作。

几年之后,他凭借出色的工作表现,成功考取了军事科学院研究生,专攻军事战略方向。

随着工作岗位的变动和各自事务的繁忙,两人的联系渐渐减少,最终完全断了联系。

2014年,邹麟到了该退役的年龄。

离别仪式上,学院的同事们依依不舍,他自己也感慨万分。

脱下穿了近四十年的军装,换上普通的便服,心情十分复杂。

退役后,他回到了江南的老家——

一座风景优美的小城。

经过再三考虑,他决定开办一家退役军人服务中心,为退伍老兵提供就业指导、心理辅导等服务。

「邹老师,您已经退休了应该好好休养,为什么还要费心做这些事?」学院的一位老同事不解地问。

「退役军人也不能忘了本色,」邹麟微笑着回答,「我想为那些需要帮助的老战友们尽一点力。」

刚起步时,服务中心运营得很顺利。

邹麟和几位退役的老战友一起,尽全力帮助每一位来访的退伍军人。

中心的墙上挂满了军旗、军徽和各类荣誉证书,墙面上贴着「军人精神永不褪色」的标语,成为了老兵们心灵的港湾。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问题逐渐浮现:

场地租金不断上涨,政策支持有限,资金周转困难。

更为棘手的是,许多退役军人面临的问题非常复杂,仅靠中心有限的资源很难全面解决。

到了2017年,中心已经处于亏损状态,邹麟不得不动用个人积蓄来维持运营。

「老邹,要不我们就关门吧?」

一天晚上,中心副主任、他的老战友李志明劝说道。

灯光下,两位满头白发的老人面对面坐着。

「再坚持一段时间看看。」邹麟固执地摇头,「还有很多老兵需要这个地方。」

李志明叹了口气,不再多说。

这年初夏,一个意外的电话打破了平静。



军区政治部的工作人员邀请邹麟参加在省城举办的退役军人座谈会。

「邹团长,您在部队时培养过很多优秀人才,领导想听听您的宝贵经验。」电话那头的年轻人语气非常尊敬。

邹麟有些惊讶:「现在的军队发展日新月异,我这个老人已经跟不上时代步伐了。」

「首长特意指名要您参加。」对方坚持说。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邹麟同意了。

座谈会定在7月中旬举行。

当天早上,他穿上珍藏多年的退役军人礼服,仔细擦拭胸前的勋章。

虽然已经年过七旬,但他身上的军人气质丝毫未减。

经过两个小时的车程,终于抵达省城。

会场设在军区礼堂,布置既庄重又简朴。

红色的横幅上写着「退役不言休,建功新时代」几个大字。

礼堂内已经有不少参会者入座,既有各年龄段的退役军人,也有一些现役军官。

「老邹,真的是你!」身后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

回头一看,原来是他在军区共事过的老同事杨国标,现在已是正师级的退休干部。

尽管头发已经全白,但他精神状态极佳,双眼依然炯炯有神。

「老杨!你也来参加会议?」邹麟惊喜地握住他的手。

「听说这次是表彰退役军人工作的先进个人和单位,当然要来捧场了。」杨国标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据说这次有高级领导出席,规格很高。」

「是吗?什么级别的领导?」邹麟好奇地问道。

「好像是军区的副司令员,具体是谁我也不太清楚。」

正聊着,会议工作人员开始安排大家就座。

九点整,主持人宣布会议正式开始。

首先是军区政治部主任致辞,然后是几位退役军人代表发言。

「下面,有请军区副司令员陈奇同志发表讲话。」主持人的声音把邹麟的思绪拉回现实。

伴随着全场热烈的掌声,一位身材挺拔、精神焕发的中将军衔军官从侧门走入会场,大步走向主席台。

当那位将军踏上台阶的瞬间,邹麟瞪大了眼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