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军中将熊新民追随陈明仁在长沙起义,为何陈明仁成为了解放军的座上客,而他不仅成了阶下囚,甚至连进功德林的资格也没有呢?
1949年6月,解放军分兵南下,在解放平江、临湘等县城后,对长沙形成了合围之势,在这种情况下,长沙绥靖公署主任兼湖南省政府主席程潜和第一兵团司令陈明仁率部通电起义,促使长沙和平解放。
然而让人遗憾的是,起义才3天,陈明仁手下的4个军长就叛逃了3个,其中1个就是陈明仁的嫡系干将熊新民。
熊新民是第一兵团副司令兼第71军军长,而他能获得这样高的职务,全是陈明仁的极力推荐,而陈明仁之所以要把71军交给他,自然是考虑到自己人掌兵有利于起义。
说到熊新民和陈民仁的关系,那可是非一般人可比。
熊新民是湖南桃源人,早年考入黄埔军校6期,和陈明仁既是老乡又是同学。
1930年,熊新民被编入第71军87师,从排长干起,先后参加过中原大战及江西“围剿”红军,不过此时的他战斗力并不彪悍,特别是在和红军的交战中,他屡战屡败,因此被蒋介石视为“废物”弃用多年。
而同时起跑的陈明仁则在东征的战斗中抱病出征,不光冲锋在前,还歼敌一个营,随后在惠州战斗中又第一个冲上城楼,他的勇武让蒋介石大为赞赏,不仅当场被提拔为营长,还成为全体官兵学习的楷模,自此后,陈明仁便步步高升,到抗战期间便已经担任第71军军长。
也就在抗战期间,熊新民爆发出了惊人的战斗力,他在淞沪会战和南京保卫战中,在与敌军兵力极度悬殊的情况下,为坚守阵地奋勇抵抗,虽然全军伤亡惨重,仍坚持到接到命令才撤退。
此后在与日军作战的过程中,熊新民奋勇杀敌,在军事指挥和战斗力上都展现出了卓越的一面,因此他不光立功无数,还重新获得了蒋介石的肯定,被升任第71军88师少将副师长。
不过熊新民很快就栽了跟头,导致他的晋升也跟着受到了影响。
1944年,滇西反攻中,熊新民在陈明仁的指挥下率部向龙陵地区外围发起进攻,在与敌军作战的过程中,他身先士卒且指挥灵活,因此接连攻克敌军阵地,然而在抵达城区后,他听闻前线已经占据了整龙陵地区,因此当兵团司令宋希濂询问是否占领龙陵地区时,他便回复已经完全占领,结果不久后他才得知龙陵的制高点和其他几个要塞堡垒还在敌军手中,也就是说滇缅公路还在敌军的控制之中。
谎报军情,这可是犯了大忌,而他这个错误又让蒋介石在国际上丢了颜面,所以在宋希濂被解除兵权后,他惶惶难安,好在陈明仁亲自前来指挥,卫立煌又派来援军,最终完全占领龙陵才打通了中湎公路,而他也终于没被追究,但晋升也因此受阻。
1947年,熊新民在四平战役中又干了一件事让他露了脸。
当时第71军为了守住四平,眼看东北民主联军已经攻上了天桥,于是在熊新民的指挥下,国民党守军将仓库里抢来的大豆倾泻在桥面上,导致正向前冲锋的民主联军战士们踩到大豆后纷纷摔跤,手中的武器也被摔脱,熊新民乘机带着部下对民主联军展开击杀,以至于民主联军伤亡惨重,最后不得不放弃四平。
战斗结束后,陈明仁到南京述职,大喜过望的蒋介石亲自授予他“青天白日”勋章,没想到也就在同时,陈诚状告陈明仁的电报也到了。
陈诚原本就仇恨陈明仁不服从指挥,再加上他一直想拿走第71军兵权,于是在得知熊新民用的大豆是救济署出口的大豆后,立刻给蒋介石告状,说陈明仁治军不严,纵兵抢粮,应革职查办。这样一来,才受勋的陈明仁就领到了一张撤查令。
至于陈明仁的嫡系熊新民,由于他是第71军最老的军官,考虑到他在军中的威望,因此陈诚没有追究他的责任。
1948年,陈明仁再度被起用,被任命为“华中”剿总副司令兼第1兵团司令,此时的他已经在我党的影响下思想发生了转变,有了起义的念头。
为了能顺利起义,在陈明仁的举荐下,熊新民被任命为第71军军长,至次年又升任第1兵团副司令官,授中将军衔。
对于陈明仁的起义,熊新民是知晓的。
特别是在起义后,一些刚起义的士兵由于不清楚真相发生叛逃,比如71军88师的师长彭锷就率部投靠白崇禧,消息传出后,陈明仁立刻让熊新民带部去追,没想到原本立场不定的熊新民竟然选择背弃陈明仁,转投至白崇禧的麾下,他之所以这样做是认为他只要继续留在蒋介石阵营,哪怕是战败他到台湾也能继续受重用。
不得不说熊新民对于时局看得还不够明朗,所以他率残部和解放军有过几次战斗后,就被打得抱头鼠窜,最后落得一个被俘的下场,而他也因起义叛逃,罪不可恕,因此他虽然是国军中将,符合送至功德林战犯管理所的标准,但由于他太过反动,所以被关在中南军区军法处接受学习改造,后来又转移到内蒙古农场继续改造,直到1975年才获得特赦。#头条深一度#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