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彻底否决掉了俄罗斯关于中俄新天然气管线的提议,既不途经蒙古国,也不途径哈萨克斯坦。实际上 项目早在2014年便被提出,但一直没有实质性进展,那么,这条中俄天然气管道2号线为何迟迟没有动工?不途经第三国又该如何运输?



中国为何拒绝天然气2号管道途经第三国

中俄第二条天然气管道项目也就是讨论已久的西伯利亚力量2号,这条管线的最初方案是像1号管线一样只连接中俄。但俄罗斯提出的新方案中,管线将中途穿过蒙古国。

不过,由于这条中俄蒙天然气管道迟迟没有开工,于是俄罗斯又提出了一个新方案,那便是从哈萨克斯坦进入中国,再通过西气东输,输往中国缺气地区。

按照俄罗斯的计划,经哈萨克斯坦接驳中国的新天然气管道项目,预计年输气量将达到450亿立方米,一旦建成,俄罗斯可借新管道向中国供应350亿立方米天然气,同时还能向哈萨克斯坦东北部供应100亿立方米。



不过,近日在一场能源论坛上,中国驻俄大使直接拒绝了俄罗斯提出的从哈萨克斯坦借道进入中国的提案,为什么呢?因为途经哈萨克斯坦路线经济可行性太低了。

中国与哈萨克斯坦早在十多年前,便建成了 一条天然气管道,这条管道属于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系统的一部分,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起点位于阿姆河右岸的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经乌兹别克斯坦中部和哈萨克斯坦南部地区,最终从霍尔果斯进入中国,然后通过西气东输二线,形成贯穿我国东西部的天然气“大动脉”,运抵我国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

目前这条管线不仅要运输来自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天然气,还要承载新疆陕西等我国境内的重要天然气产区,目前总输送量已经达到了550亿立方米,处于满负荷运转状态,根本无法再承受俄罗斯的350亿立方米天然气。如果不利用现有管线,另外修建一条新管线过境哈萨克斯坦运输俄气,就需要耗费更多时间和成本。而我国的能源渠道本就不只有俄罗斯,还有中亚、中东等,因此,为了保障能源安全,我国也不会为了购买俄气,减少其他供货渠道。



既然过境哈萨克斯坦不行,再重新拾起旧方案,过境蒙古国行不行?虽然过去蒙古国为了推行所谓“第三邻国”战略,迟迟没有下定决心,导致项目进度十分缓慢,并且为了制衡中俄,还尝试用稀土等资源作为筹码,加强与美国联系,但蒙古国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该国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基础建设、贸易运输,注定绕不开中俄。在尝试无果后,为了不被踢出局,蒙古国也在着手推进管道项目进度,日前,蒙古国国家鉴定委员会还正式批准了“联盟东方”天然气管道项目,这一项目正是西伯利亚力量2号的延续。

但现实情况是,过境蒙古国的方案也被拒绝了。首先过去的经验提醒我们,蒙古国的摇摆不定不会就此消失,这种不稳定因素,很可能给中俄的能源贸易带来巨大风险。其次,过去俄罗斯之所以着急推进中俄油气管线,主要是为了在俄乌冲突背景下,缓解美西方带来的制裁压力。但如今随着美俄的接触,俄乌冲突正面临着重大转折,俄罗斯反而不急了,而在价格没有洽谈妥当之前,我国就更不着急了。



总之,我国的诉求始终是获得实惠的能源和确保贸易稳定。俄乌冲突爆发初期,北溪天然气管道便被炸了,日前,乌克兰还炸毁了库尔斯克苏贾的天然气分配站,导致俄罗斯对欧洲国家的天然气出售被中断,事实证明,能源管线途经第三国,只会降低安全系数,而中俄本身就直接接壤,且边界线绵延4375公里,在此情况下,管线绕过第三国,属于是多此一举了。

既然不途经蒙古国,也不途经哈萨克斯坦,这条天然气管道二号线又该如何运输才是最优解?我国对此提出了一个全新方案。

中国提出的方案是什么?

这一方案便是从俄罗斯远东,经后贝加尔斯克,穿越满洲里进入我国境内。后贝加尔斯克位于外贝加尔边疆区东南部,地处中俄蒙三国交界地带,距离我国满洲里市区只有9公里,该市有铁路与我国滨州铁路相通,是中俄跨境贸易的重要门户。



2024年前九个月,经“满洲里—后贝加尔斯克”口岸的贸易额,占到了中俄贸易总额的60%。2024年,后贝加尔斯克—满洲里国际公路口岸单向客流达到了56万人次,同比增长77%。有了这层成熟的贸易和人员往来关系,中俄新天然气管道从后贝加尔斯克直连满洲里,将是最佳方案,不仅能满足中俄贸易需求,还能促进我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的地区合作,将其打造为东北振兴和远东开发的战略契合点。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