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子墨君‌

‌日期 | 2025年4月25日

2022年9月,当中俄签署“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补充协议时,蒙古总理奥云额尔登突然跳出来喊话:“这条管道必须经过蒙古!”

然而,中俄转头就把线路定了——绕开蒙古,从俄罗斯直通中国新疆。

为什么中俄宁愿多花60亿美元,穿山越岭,也不让管道从蒙古过境?

这背后,是一场关于信任、利益与地缘政治的生死博弈。


‌1. 蒙古的“吃饭砸锅”传统‌

2023年3月,一列满载中国焦煤的火车在蒙古扎门乌德口岸被扣,蒙方张口就要每吨加收20美元过境费。

这不是偶然。

过去5年,中国企业在蒙古遭遇的临时加税、合同毁约、设备扣押多达127起。最离谱的是2021年的‌塔本陶勒盖煤矿项目‌,蒙古议会突然撕毁协议,把开采权从中国企业转给美国皮博迪能源公司,理由是“防止中国控制蒙古经济命脉”。

这种“吃饭砸锅”的操作,蒙古早已轻车熟路。

2015年,蒙古欠下230亿美元外债(相当于GDP的2.8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要求其变卖矿产还债。然而,蒙古宁愿把最大铜矿“奥尤陶勒盖”51%股权卖给澳大利亚力拓集团‌,也不肯让中资接手。

结果呢?力拓挖了8年,只运出30万吨铜金矿,而中国企业在非洲刚果的铜矿,同期产量是它的20倍。

蒙古宁愿贱卖资源给西方,也不愿让中国参与,这种心态,决定了它不可能成为可靠的能源过境国。

‌2. 蒙古的地缘政治“作死”操作‌

2023年8月,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前脚刚离开乌兰巴托,蒙古就宣布‌加入北约“合作伙伴计划”‌。

一个被中俄完全包围的内陆国,居然在首都郊区‌给美军建了永久训练基地‌,甚至还在2022年美日军演时,蒙古海军指挥官公开宣称:“我们要防范来自南方的威胁。”

“南方”是谁?除了中国,还能是谁?

更魔幻的是,蒙古议会里坐着12名‌公开主张“重建大蒙古国”的极端民族主义者‌,他们天天叫嚣要“收回内蒙古”。

这样的国家,你敢让它掌控能源命脉?

看看‌中缅油气管道‌的教训:缅甸军方三天两头断电要“红包”,昂山素季政府曾威胁切断管道,逼中国调解罗兴亚人问题。

蒙古比缅甸更危险。‌如果哪天它往管道旁埋颗地雷,中俄找谁哭去?

‌3. 蒙古的“狮子大开口”‌

原本,俄罗斯确实想走蒙古路线,因为能‌省300公里‌。但2021年谈判时,蒙古直接露了馅——

俄方提议,中俄蒙按‌50%、30%、20%‌分摊建设费,蒙古当场拒绝:“我们没钱!”

但紧接着,蒙古提出:“管道过境后,‌每年要分10%气量‌。”

翻译一下:让中俄出钱给蒙古建能源命脉,再让蒙古躺着收气赚钱。

更绝的是,俄罗斯的算盘是:如果管道经蒙古,俄方就能顺势把天然气卖给蒙古(蒙古90%的发电厂是苏联老设备,急需俄气改造)。

但中国吃过这种亏。

2005年,‌中哈原油管道‌建成后,哈萨克斯坦突然要求每年多供200万吨油给本国炼厂,导致中国被迫高价从中东补缺口。

这次,中俄直接签了“过境国条款”——管道全程在中俄境内,气价锁定30年,任何第三方不得干预。


‌4. 自然环境与基建短板‌

蒙古的自然环境,本身就是个‌“定时炸弹”‌。

管道若走蒙古,得穿过‌杭爱山脉的冻土层‌——这些地方冬天零下50°C,夏天化冻成沼泽。2020年,蒙古铁路因冻土融化发生‌17次脱轨‌,最严重的一次把3000吨铜矿翻进河里。

相比之下,俄罗斯段虽然要穿越阿尔泰山冰川,但中俄有‌建设中俄东线管道的经验‌,抗寒钢材和自动焊接机能搞定零下60°C的环境。

此外,蒙古全国只有‌4.2万平方公里公路‌(相当于中国河南的1/5),修管道得自带施工队、发电站甚至医院。而俄罗斯段沿线有苏联留下的铁路和输电网,工人可从布里亚特共和国调集,‌成本节省40%‌。

‌5. 蒙古的“反华”与“经济依赖”矛盾‌

在乌兰巴托国家博物馆,导游会指着元朝疆域图对游客说:“这是蒙古帝国,不是中国。”

这种历史观培养出的年轻人,正成为‌反华主力‌。2022年蒙古国立大学调查显示,‌18-25岁群体中,62%认为中国是最大威胁,比担心俄罗斯的高出3倍。

但讽刺的是,蒙古一边骂中国,一边赚中国的钱。

2023年,蒙古对华出口占其总出口的‌86%‌(煤炭占75%),但他们宁可把煤‌低价卖给印度‌(每吨比中国低8美元),也要卡中国脖子。

为什么敢这么玩?因为他们赌中国不敢撕破脸——毕竟内蒙古还有300万蒙古族同胞。

然而,当中俄宣布绕开蒙古建管道时,‌乌兰巴托股市当天暴跌7.2%‌,本币图格里克汇率创历史新低。

这记耳光打醒了蒙古:离开中俄,它连收费站都当不成。

2024年,蒙古突然批准中资参与‌塔温陶勒盖煤矿扩建‌,还说要修“中蒙俄经济走廊”。

但中俄的布局早已超越蒙古——

  • 新疆阿拉山口口岸‌新建的液化天然气接收站,能同时接俄罗斯管道气和哈萨克斯坦船运LNG;

  • 黑龙江黑河跨境大桥‌每天过境300车次俄罗斯大豆。

这些都在告诉蒙古:世界不只有你一个过境选择。


‌6. 结论:大国博弈的生存法则‌

中俄管道绕开蒙古,既是给乌兰巴托上的‌地缘政治课‌,也是给全世界看的‌警示录‌——

在大国博弈的牌桌上,“吃饭砸锅”的人,终究连汤都喝不上。

就像内蒙古牧民常说的:‌“狼崽子喂不熟,不如自己养牧羊犬。”

(如果觉得有收获,请点赞+关注,子墨君与你分享更多深度分析!)

#中俄决定永久睦邻友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