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参考消息网报道,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安德烈·鲁登科表示,中国需要多少石油,俄罗斯就准备向中国输送多少石油。对于如果美国对华石油供应降为零,中国会否购买更多俄罗斯石油的问题,鲁登科答复说:“我认为,中国的行动首先将基于自身的国家利益。如果国家利益要求购买石油,中国当然会这样做,这是我们中国朋友的选择。”据报道,专家认为,如果保持目前的关税税率,美国对华原油出口或在未来几个月降为零。



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安德烈·鲁登科(资料图)

鲁登科此番表态有着特殊的国际背景。特朗普宣布延长对俄部分制裁,试图进一步打压俄罗斯经济,在能源出口方面,俄罗斯面临着西方市场的限制,急需稳定且庞大的外部市场来维持能源产业的稳定发展。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进口国之一,市场潜力巨大。

特朗普发起的全球贸易战波及能源领域,中国已60天未进口美国液化天然气,并将进口供货商转向澳大利亚、中东等地。这一系列变动使得全球能源贸易格局陷入不稳定状态,也让俄罗斯看到了巩固和扩大在中国能源市场份额的机会。此外,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和液化天然气在今年前两个月大幅减少,分别下降了12.6%和22.4%,这无疑让俄罗斯感到担忧,促使其主动出击,释放出积极信号,希望重新稳固在中国能源市场的地位。

近年来,中俄能源合作成绩斐然,已然成为两国关系的坚实“压舱石”。从数据来看,2023年俄罗斯对华原油出口量高达1.07亿吨,同比增长24%,占中国原油进口总量的19%,连续四年稳坐中国最大原油供应国的宝座。中俄天然气管道“西伯利亚力量”的输气量也在逐年攀升,第二条管道项目谈判进入关键阶段。



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安德烈·鲁登科(资料图)

这种紧密合作有着深刻的内在逻辑。俄罗斯在西方制裁的重压下,能源出口“向东转”成为必然选择,而中国为保障能源安全,一直致力于构建多元化的供应渠道。双方在能源领域的互补性,为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俄罗斯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而中国拥有庞大的市场需求、强大的资金和技术实力,二者携手,实现了互利共赢。

俄罗斯的“无限量供油”承诺,并非简单的商业表态,背后有着多重战略考量。在能源捆绑战略上,俄罗斯希望通过加强与中国的能源合作,推动在跨境支付系统和北极航道开发等领域的合作。在跨境支付方面,双方积极推进本币结算,人民币 - 卢布交易占比从2023年的25%提升至2024年的43%,这不仅降低了交易成本,还减少了对美元结算体系的依赖,有效规避了西方金融制裁风险。在北极航道开发上,借助中国的资金和技术,俄罗斯能够进一步开发北极地区丰富的资源,拓展贸易路线,提升在北极地区的影响力。



普京(资料图)

不过,俄方也面临着产能瓶颈问题。俄专家马尔科夫曾警告,2025年石油增产需依赖中方资金升级西伯利亚油田设备。俄副总理诺瓦克也透露,2023年联邦层面已削减石油产量,未来增产离不开中俄联合投资。这表明俄罗斯在能源生产领域对中国存在一定程度的技术和资金依赖,“无限量供油”承诺也是基于这种现实需求做出的妥协。

在国际地缘政治博弈日益激烈的当下,俄罗斯“无限量供油”的承诺,是中俄深化能源合作的新起点。尽管合作道路上存在挑战,但双方基于共同利益的坚实基础,以及在应对外部压力时的坚定决心,将推动中俄能源合作不断迈向新高度。这种合作不仅保障了两国的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还在全球能源格局重塑、金融体系变革以及地缘政治平衡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注入了稳定力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