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催新绿,春耕正当时。连日来,在民勤县东坝镇新华村的艾草种植基地里,连片的田埂间涌动着劳作的热潮。村民们正抢抓晴好天气移栽艾草幼苗,一幅生机勃勃的春耕画卷在希望的田野上徐徐展开。
春日的暖阳洒在田埂上,村民们的笑声此起彼伏。在种植户王凯的艾草田地里,几十名村民正分成小组协作劳作。“株距保持20厘米,根系要完全埋入土中。”王凯穿梭其间,一边示范一边叮嘱。新翻的泥土泛着湿润的光泽,散发出清新的草木香,村民们弯腰俯身,将一株株绿色的艾草苗轻轻植入土坑,指尖沾着的泥土仿佛在诉说着对丰收的期待。放眼望去,成行的幼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像极了排列整齐的绿色哨兵。
“我们在东坝镇新华村流转了2000亩地种植艾草,从4月中旬开始种植,已经移栽了800亩,预计5月10日左右全部种植完。每天用工量在50人左右,全部是当地群众。艾草全部采用喷灌技术,亩均节水200多方。”东坝镇新华村艾草基地负责人王凯介绍说。
据了解,该基地今年计划种植艾草2000亩,采取“企业+基地+农户”的订单式生产模式。“收割后,鲜草直接运往加工厂进行深加工,生产成艾条、艾绒等养生产品。”王凯算了一笔账,“每亩年产值可达5000元,比传统作物增收近一倍。”连片绿油油的艾草田,不仅是乡村春耕的美丽风景,更是农民增收的“绿色银行”,为乡村振兴注入了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我们还建成了艾草深加工生产线,主要生产艾条、艾柱、艾绒等产品,并且提供种植管理技术,辐射带动周边乡镇群众共同发展中草药产业。”王凯说。
近年来,东坝镇利用得天独厚的气候、土壤等资源优势,在“土”字上谋出路,在“特”字上求不同,在“产”字上下功夫,把发展中药材产业作为助农增收的支柱产业来抓,着力建基地、扩规模,重示范、强管理,抓配套、延链条,树品牌,促进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真正实现以药兴产、以药促收、以药富民。
“今年以来,东坝镇紧盯节水、增收两大目标,积极调整种植结构,深入探索农业发展新路径,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在新华、白古等村推广种植艾草3000亩。我们将继续扩大种植规模,提升种植技术水平,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促进艾草产业提档升级,为我镇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东坝镇人大主席陆得诚说。
随着一株株艾草在沃土中扎根,东坝镇的田间地头正孕育着新的希望。从传统种植到科技赋能,从单一作物到产业融合,小小的艾草正以蓬勃的生命力,勾勒出一幅产业兴、农民富、乡村美的崭新图景。(记者:王希丽 李筱)
编辑:李筱
审校:周旦
责任编辑:李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