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民勤,春意渐浓。在民勤县四方墩生态林基地,一群来自香港的爱心人士已连续三年前来植树造林。他们中,有一位86岁高龄的退休老校长徐宪清,虽步履蹒跚,却坚持亲手种下一棵棵梭梭苗。他说:“我的愿望很简单,就是亲自来民勤种棵树,为祖国做点有意义的事。”老人朴实的话语里,饱含着对祖国深沉的爱。
徐宪清老校长亲自栽种梭梭 吴苗 摄
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三面被巴丹吉林和腾格里两大沙漠包围,是我国北方重要的防沙治沙前沿阵地。近年来,在当地政府和全国各界共同努力下,这里的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自2023年起,香港爱心人士累计为民勤防沙治沙捐资200余万元,种植梭梭等抗旱植物数千亩,为荒漠增添了一片片新绿。梭梭树边挂着的捐赠牌,记录着香港同胞与民勤人民携手治沙的动人故事。
“30多年前,我就带着学生来内地交流学习。现在我的学生也当了校长,我希望他能把这份爱心传承下去。”徐宪清看着身旁的香港谭伯羽中学第四任校长尹仲基,眼中满是欣慰。作为一位投身教育数年的老校长,徐宪清始终心系祖国,他不仅自己参与植树,还带动学校师生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加入其中。在老人看来,爱国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要脚踏实地地行动。
春风里,新老两代香港教育工作者并肩劳作。尹仲基表示,学校计划将民勤植树活动纳入学生实践课程。“我们要让学生们明白,爱国不仅要说,更要做。通过亲手植树治沙,他们才能真正体会到建设祖国的意义。”在他的规划中,这项活动将成为学校爱国教育的重要载体,继续传承下去。
徐宪清老校长和捐赠牌合影留念 吴苗 摄
“就像老师看到学生启蒙一样,看着这些梭梭苗发出新芽,我心里充满希望。”四月的民勤,春风拂过西沙窝,去年栽下的梭梭苗已吐出新芽。86岁的徐宪清校长蹲下身,颤抖的手指轻触嫩绿的新芽,动情地说,这份希望,不仅是对荒漠变绿洲的期待,更是对香港年轻一代爱国情怀的寄托。
在这位八旬老人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香港同胞正加入这场守护祖国绿色的行动中。
站在成片的梭梭林前,爱心人士黄慕英难掩激动:“看到这么多树苗成活,还有这么多捐赠牌,说明越来越多人参与进来了。”她回忆去年学习压沙种树的经历:“亲手种下梭梭让我深刻体会到治理沙漠的重要。我要把民勤的故事讲给更多香港人听,让更多人参与到这项有意义的事业中来。校长下次来,我一定还跟着来,看着这片土地越变越好。”
马俊河为徐宪清介绍梭梭林长势情况 吴苗 摄
“这些梭梭林就像香港同胞种下的‘爱国树’,三年来已为西沙窝风口筑起一道绿色长城。”甘肃青梭公益发展中心执行主任马俊河指着远处新栽的树苗介绍,今年又将新增1500亩防护林带。
三年来,香港爱心人士的善举已在民勤扎根生长。梭梭林连绵成片,不仅锁住了流动的沙丘,更架起了香港与内地同胞心手相连的桥梁。徐宪清说,只要身体允许,他还会再来民勤,“这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开始。我们要一代代传下去,让更多人加入进来,为祖国的绿水青山贡献力量。”(记者:杨燕 吴苗)
编辑:李筱
审校:周旦
责任编辑:李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