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地名人名虚构,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你知道我们之间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吗?”

她站在夕阳下,背对着我,声音里带着我从未听过的冷漠,“我要飞向更高的地方,而你,注定只能留在原地。”

我握紧了拳头,心如刀割。

谁能想到,九年之后,当我们再次相遇,命运的天平已经完全倾斜。

这一次,我要亲手改写我们的结局...



01

1993年的春天,我高三,梦雨也高三。

我们是从小一起长大的邻居,她家在我家楼上,每天上学放学都一起走。

我至今记得她穿着蓝白相间的校服,扎着马尾辫,笑起来时眼睛会眯成一条缝。那是我见过最美的笑容。

我们的恋情开始于高二那年的秋游。

那天我们去了郊外的山上,她不小心崴了脚,我一路背着她下山。就在那个夕阳西下的傍晚,我鼓起勇气向她表白了。

“周浩,你觉得我们会一直在一起吗?”她趴在我背上,呼吸落在我的耳畔,痒痒的。

“当然,我们一起考大学,一起工作,一起变老。”十八岁的我,对未来充满了不切实际的幻想。

梦雨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稳居年级前十,而我只是中等偏上,勉强能维持在班级前十五名左右。

她常常辅导我学习,尤其是英语。她的英语特别好,能流利地朗读课文,而我总是磕磕绊绊,一听到“Open your books”就头大。

“别急,先看这个句子结构,主谓宾,然后再看时态......”每当这时,她总会耐心地给我讲解,一遍又一遍。

我们约定好,一起考北京的大学。她的目标是北大或清华,我则是北京的二本院校。虽然差距不小,但我们相信爱情可以跨越这种距离。

那时候,我们每天放学后会一起去小区后面的操场跑步,然后一起复习功课。周末偶尔会去电影院看港片,周星驰的电影是我们的最爱。

“等我们都考上大学,就可以经常一起看电影了。”她总是这样给我鼓励。

我们的父母对我们的恋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那个年代,早恋是被明令禁止的,但只要不影响学习,大人们也不会太过干涉。

梦雨的爸爸是一家国企的中层干部,妈妈是中学老师。而我的父母都是普通工人,家境虽不富裕,但也还算温饱无忧。

那段时光,单纯而美好,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我们以为只要努力,就能一起走向理想中的生活。

谁也没想到,命运很快就会给我们开一个残酷的玩笑。

高考前的最后一个月,我们几乎没有时间见面,都在拼命复习。

梦雨变得格外沉默,我知道她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她的父母希望她能考上北大,为家族争光。

“周浩,我怕考不好......”期末模拟考试后,她忽然对我说。

“别担心,你一定行的。倒是我,可能要拼尽全力了。”我握着她的手,给她鼓励,也是在给自己打气。

高考那两天,天气出奇地热。

考场上,我的状态并不好。第一天的语文还算正常,但数学考得一塌糊涂。第二天的理综更是灾难,许多题目我都不会做。



走出考场,我已经预感到了不妙。

梦雨比我好很多,虽然她说自己发挥得也不理想,但我知道,以她的实力,即使发挥不好,也比我强太多。

高考成绩公布那天,我的心情跌到了谷底。

我只考了380分,比我预估的还要低30分。这个分数,别说北京的学校,就连省内的普通本科都够呛。

梦雨考了583分,虽然没能达到北大清华的分数线,但足够上北京的重点大学了。

“没关系的,你可以复读,明年再考。”梦雨安慰我,但她的眼神里已经有了一丝我看不懂的东西。

我的父母倒是很开明,没有指责我。爸爸提出了一个建议:“要不去当兵吧?锻炼两年,成熟一点再考虑以后的事。”

在那个年代,当兵是很多落榜生的选择。一来可以锻炼自己,二来退伍后有一些优惠政策,能够加分考学或者安排工作。

经过一番思考,我决定响应号召,去当兵。

当我把这个决定告诉梦雨时,她沉默了。

“你真的决定好了?”她问,声音很轻。

“嗯,我想换个环境,重新开始。两年后我退伍了,还可以考学。”我故作轻松地说。

“两年......”她喃喃自语,没有说下去。

从那天起,我明显感觉到梦雨对我的态度变了。她不再主动找我,电话也接得心不在焉。我去她家找她,她总是说在忙着准备大学的事情。

我隐约感觉到了什么,但又不敢去深想。

02

八月中旬,梦雨要去北京报到了。

临行前一天晚上,她约我在小区的长椅上见面。

夕阳的余晖洒在她的脸上,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芒。她比以前瘦了,穿着一条淡蓝色的连衣裙,头发扎成了马尾。

“周浩,我有话要对你说。”她直视我的眼睛,声音很平静。

我的心一沉,已经猜到了几分。

“我们分手吧。”她说,“明天我就要去北京了,以后我们会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的人。”

尽管有心理准备,这句话还是如同一把刀子,狠狠地刺进了我的心脏。

“为什么?是因为我落榜了吗?”我强忍着泪水问道。

她没有直接回答,只是说:“我们已经不适合了。你要去当兵,我要上大学,两年后谁知道会变成什么样?与其互相牵绊,不如现在就放手。”



“我可以等你,两年不算长。”我固执地说。

“周浩,”她摇摇头,“不是时间的问题。我们的人生轨迹已经完全不同了。我即将进入北京最好的学府,接触形形色色的人和事,而你......”

她没有说下去,但我懂了。

在她眼里,我已经是个失败者,一个无法与她比肩的人。

“你是嫌弃我考不上大学,配不上你了,是吗?”我的声音有些颤抖。

“你知道我们之间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吗?”她站起身,背对着我,声音里带着我从未听过的冷漠,“我要飞向更高的地方,而你,注定只能留在原地。”

这句话深深地刺痛了我。

“原来在你心里,我一直都是这样的角色。”我苦笑着说,“好,我成全你。”

说完,我转身离开,没有回头。

那天晚上,我在家里痛哭了一场。不是因为失恋,而是因为被人瞧不起的屈辱感。

第二天,梦雨坐上了北去的列车,而我开始收拾行装,准备入伍。

我们的青春,就这样来到了分岔路口。

九三年九月,我正式成为了一名解放军战士,被分配到了东北某部队。

刚到部队的那段日子,是我人生中最艰难的时期之一。

早上五点起床,晚上十点熄灯,中间是连续不断的训练和劳动。严格的军纪、艰苦的环境和高强度的体能训练,让我这个从小在城市长大的孩子吃尽了苦头。

夜里我常常想起梦雨,想起她说我“注定只能留在原地”的话,心中的怒火和不甘成了我坚持下去的动力。

“我一定要证明给你看,我周浩不是废物!”我咬牙在心中发誓。

半年后,我逐渐适应了军营生活,也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我发现自己在射击训练中有着不错的天赋,几次靶场训练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班长开始对我刮目相看,把我调到了神枪手培训班。

在那里,我认识了王教官,一个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老兵。他不仅教会了我精准射击的技巧,还教会了我如何在逆境中保持坚韧的心态。

“小周,记住,人这辈子,不怕摔倒,就怕摔倒了不爬起来。”这是他常对我说的一句话。

在王教官的指导下,我的射击成绩不断提高,一年后的军事比武中,我代表连队参赛,获得了团级比赛的第二名。

这是我进入部队后第一次感受到成就感,也是第一次真正找回自信。

当连长亲自为我颁发奖状时,我第一次觉得,也许当兵是我做过的最正确的决定。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到了1997年,我已经在部队服役四年了。

这一年,部队开始招收军校学员,优秀士兵可以参加考试,考上后进入军校学习,毕业后成为军官。

王教官鼓励我报名:“小周,你条件不错,又有实战经验,去试试吧。”

我犹豫了。上军校意味着我要继续留在军队,至少再服役八年。但想到自己目前的情况,外面也没有更好的出路,何不一搏?

经过一番思考,我决定报名参加考试。

考试内容包括文化课和军事技能两部分。文化课对我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毕竟高中知识已经荒废多年。

我买来教材,每天挤出时间复习。晚上熄灯后,我躲在被窝里用手电筒看书;休息时间,别人在打牌聊天,我在角落里背公式、做题。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顺利通过了初试和复试,被军校录取了。

当我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我想起了当年高考失利的痛苦,也想起了梦雨那句“注定只能留在原地”的话。

我笑了,命运终于给了我一个翻身的机会。

03

1997年9月,我正式成为了军校的一名学员。



军校的生活比普通部队更有规律,也更注重理论学习。我选择了通信工程专业,开始系统学习军事通信技术和管理知识。

这四年的学习生活,塑造了一个全新的我。

我不再是那个自卑、怯懦的高考落榜生,而是一个自信、沉稳的准军官。我的视野更加开阔,思维更加缜密,为人处世也更加成熟。

在军校期间,我结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其中最要好的是我的室友张强。他是北京人,家境优越,却选择了从军的道路。

“人这辈子,总要为一些东西拼一把。”这是他常说的话。

2001年夏天,我从军校毕业,被分配到了某通信部队任职。因为在校期间表现优异,我一来就被安排为通信连的副连长。

那一年,我26岁,已经完全褪去了少年的青涩,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军人。

2000年的一次军事演习中,我所在的通信连负责为前线部队提供通信保障。演习过程中突遇暴雨,通信设备受损,指挥部与前线失去联系。

在那种紧急情况下,我带领几名战士冒雨前进,修复了关键的通信节点,保证了演习的顺利进行。

这次行动后,我被记三等功一次,并被提拔为连长。

成为连长后,我的责任更大了,但我也更加得心应手。我注重技术创新和实战训练,带领连队在多次军区比武中取得好成绩。

我的事业蒸蒸日上,唯一的遗憾是感情生活一片空白。

虽然也有几次相亲的机会,但每当关系即将更进一步时,我总会不自觉地想起梦雨,然后退缩。

我知道这不正常,但我无法控制自己的情感。也许,她在我心中留下的伤痕太深了,需要时间来愈合。

2002年初,一个意外的消息打破了我平静的军旅生活。

上级通知我,因为军队改革,需要精简部分军官,我可以选择转业到地方工作。

这个消息来得突然,让我措手不及。我已经习惯了军营的生活,对外面的世界反而感到陌生和不安。

经过几天的思考,我决定接受转业的安排。我已经30岁了,如果要改变,趁早不趁晚。

转业的手续很快办好了。因为我的军龄和资历,加上有军校文凭,组织上给了我不错的待遇,安排我到一家大型国企工作。

这家国企是做能源开发的,在全国有多个分公司。我被分配到了总部安保部门,担任副主任的职务。

刚到企业时,我有些不适应。这里的人情世故比军队复杂得多,各种潜规则和办公室政治让我这个直性子的军人吃了不少亏。

好在我的直属领导,安保部主任刘总很欣赏我的军人作风,给了我不少关照和指导。

“小周啊,你这军人的作风很好,但在企业里,有时候需要圆滑一点。”他常这样提醒我。

我虚心学习,努力适应新环境。凭借军人的纪律性和执行力,我很快在工作中崭露头角。

半年后,我顺利通过了试用期考核,被正式任命为安保部副主任。



我的工作主要是负责公司的安全保卫工作,包括人员出入管理、重要设施保护、突发事件处理等。

这份工作虽然没有军营那么有激情,但稳定体面,收入也不错。我在市区买了一套小两居室,生活质量比在部队时提高了不少。

转业后的日子,平淡而充实。我逐渐习惯了这种生活节奏,也开始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

在刘总的推荐下,我利用业余时间报名了MBA课程,希望能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和商业意识。

这段时间,我几乎忘记了梦雨的存在,全身心投入到了新生活和新工作中。

谁也没想到,命运的齿轮再次转动,我们的生活轨迹即将再次交汇。

04

2002年12月,公司举办年终总结大会和年会。

作为安保部副主任,我负责会场的安全工作。会议在市区最大的五星级酒店举行,规格很高,公司上下都很重视。

我早早到了现场,检查安保措施,确保万无一失。

大会开始前,我在会场外的走廊巡视,确认嘉宾签到处的情况。

就在这时,我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

她穿着职业套装,头发盘起,低头在签到表上写着什么。虽然只能看到侧脸,但那轮廓,那神态,无比熟悉。

是梦雨。九年未见的梦雨。

我愣在原地,一时不知该上前还是躲开。

就在我犹豫的瞬间,她抬起头,视线正好与我相遇...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