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晚,南京鸡笼山下光影流转、丝竹声声,南京世界文学客厅迎来了开馆三周年纪念日。由南京民族乐团、世界文学客厅联手打造的文学演艺新场景“文都乐社”同步启幕,让观众沉浸式感受诗词与音符的翩然起舞。
步入文学客厅大门,观众跟随“文学人物”引领,进入主厅展览空间。《世说新语》与阮、《千字文》与笙、《牡丹亭》与昆笛、《桃花扇》与琵琶……展厅内民乐器与传世名著并置,带领观众回溯文学史上文乐交融的经典瞬间。踏入连廊市集,民乐团的八音文创、大梦红楼的非遗漆扇、十竹斋的彩色笺画、文学之都的博物馆护照等文创集中亮相,打造文都生活新方式。
丝竹民乐,文学名篇,串联文都南京绵延文脉。走进演出空间,庭院舞台如中国古代画卷一般铺陈开来——乐手们散布于亭台、水廊、曲桥间,让每一位观众都能欣赏到独一无二的绝美意境。
庭院后方建筑幕墙宛如古籍书页泛着绢黄色,光影跃动,文学诗词随着丝竹乐声流转变换,传递“文学之都”独特的浪漫。游客张钰琪说:“我和妈妈刚从鸡鸣寺出来,就被文学客厅外侧的‘阳台音乐会’所吸引,别具一格的表演形式颠覆了我们对民乐演出的传统印象。走进来后,发现里面别有洞天,不仅有展览、市集,还有‘庭院音乐会’。”
“三年间,文学客厅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学活动,在一次次的策划中,团队发现,音乐不仅可以独立抒发情感,还可以额外赋予文字情感,能够引起不同年龄层观众的共情与共鸣。”南京世界文学客厅负责人介绍,中国文学与中国民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乐的发展与文学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将两者整合并置,让每一部乐曲背后都有一部文学作品,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据悉,文学客厅将以三周年为起点,持续深化创排新曲目,以“小剧场”形式常态化开展“文学+音乐”演出。
蒋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