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舆论的风向就像一阵捉摸不透的风,能轻易地掀起一场又一场的风波。最近,围绕着莫言的一场起诉闹剧,就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闹剧开场:小丑为流量起诉莫言

有个叫“说真话的毛星火”的人,原本可能无人问津,却偶然间因骂莫言获得了一些关注。于是,他把搞倒搞臭莫言当成了自己的“灵活就业”目标,觉得这爱国饭好吃。一开始,他写些狗屁不通的文章骂莫言,发现没什么流量后,竟找律师拟了诉状起诉莫言。他声称莫言的《蛙》和《红高梁家族》两部小说中有16处文字,存在侮辱先烈和美化侵略者的嫌疑,还狮子大开口索赔15亿,说是代表全中国人民每人索赔1块钱。可他有什么资格代表我们呢?这明显就是为了博流量而刻意设计的闹剧,可很多不明真相的网友却跟着瞎起哄。

名人卷入:胡锡进发声引火烧身

莫言作为诺奖获得者和作协副主席,根本没理会这个闹剧。毕竟,和这样的小丑计较,实在有失身份。然而,胡锡进却没看清这是个坑,连发数文批判这种网络民粹,认为这是中国社会危险的信号,会对经济社会造成巨大破坏。他的本意或许是好的,但却正中毛星火下怀。毛星火借此机会,喊打喊杀得更厉害,最后甚至把胡锡进也给起诉了。这下胡锡进可里外不是人了,有人骂他这是自己养的蛊,如今自食其果。

闹剧本质:一场注定失败的炒作

其实,这场闹剧就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闹剧。从法律层面讲,法院不可能受理。毛星火与莫言并非直接利害关系人,不具备起诉条件。而且,这背后还涉及到政治定性问题。我们不妨回忆一下,2012年莫言获奖时,当时的中央领导同志致信中国作家协会表达祝贺,高度肯定莫言的文学成就;外交部发言人也认可他的文学造诣;中国作家协会和人民网也都发文赞扬。仅仅过了十来年,就有人跳出来要打倒莫言,这不是很可笑吗?这让人不禁联想到几十年前的那场运动。

舆论沉默:危险的信号

这场闹剧愈演愈烈,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官方及主流媒体的沉默。任由这些网络渣滓兴风作浪,让本就信仰破碎的社会沉渣泛起,网络运动山呼海啸。如果再放任下去,后果不堪设想。这不仅会造成民粹涌动,还可能引发新一轮的社会动荡。一旦开了这个不好的先河,任何人都可能因言获罪,任何文学作品都可能被断章取义地批判。



理性思考:文学与政治应分开

我们必须明确,文学作品来自于虚拟创作,不能代表现实存在,更不能作为现实论据。莫言30年前的作品广为传播,还被拍成电影,这背后涉及到出版社、文化部等多个部门。如果真有问题,这些部门怎么会让作品通过审核呢?而且,获奖后从中央到地方都给予了极大关注和褒奖。毛星火的言论不仅严重违背中央精神,还刻意煽动民粹,制造对立。我们不能因为不喜欢某部文学作品,就上升到政治高度去给人扣帽子、打棍子。有不同意见可以发文批判,但不能滥用司法和舆论资源去整人。

跳梁小丑:舆论生态的毒瘤

从毛星火此前的微博内容来看,他多次表达对莫言及其作品的侮辱,甚至进行暴力威胁,从法律角度而言,已经涉嫌寻衅滋事。他本来姓吴,取名毛星火无非是想蹭高祖“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名言,为自己吃上爱国饭背书。他的出现,意味着舆论生态的走偏甚至倒退。如果一个毛星火成功了,就会有更多的人打着爱国旗号大啖爱国流量饭,大发不义之财,还备受网络追捧。他们以爱国之名行害国之实,绑架公共舆论,误导公众认知,加剧社会撕裂,制造不稳定。

我们不能把世界让给这些极端反智的人。有缺点的战士终竟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竟不过是苍蝇。我们应该保持理性,明辨是非,不让这样的闹剧继续上演。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