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搭建区域高校文化交流平台,展现大学美育成果,“我与我们·青春交响”2025大零号湾大学生艺术季,在闵行五所高校寻找一批兼具科创硬实力与人文软实力的青年先锋。他们中,有的专业研究和艺术爱好齐头并进,有的则创造性地以科技赋能艺术。

艺术季特别邀请其代表登上展演舞台,通过他们的故事激励更多年轻人在专业和艺术两个维度上同时找到广阔天地。近期,我们陆续推出“我与我们”的青春故事。今天,让我们看看上海电机学院王子轩同学的故事。

来自上海电机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王子轩,算得上一名“斜杠青年”。舞台上,她是主持人,更多时候,她是学校实验室里忙碌的科研人。她专业主攻半导体材料科学,“我的导师金敏教授当年放弃国外发展机会,投入国家半导体材料研发,承研的产品两度进入中国空间站,我也希望可以在攻坚克难中做出贡献。”王子轩说。


实验室里的研究工作很辛苦,有时甚至有些“疯狂”。为了实验,王子轩和课题组同伴曾24小时不间断地轮流值守晶体生长炉整整25天;为了实验,他们会在凌晨三四点“错峰”使用仪器测数据;为了实验,也曾花费4小时手动切割规格不匹配的样品……


大学四年,她从初入实验室连如何正确操作化学气相沉积(CVD)设备都需要反复请教的新人,成长为能独立实验、撰写商业计划书的科创实践者,担任“基于陶瓷基粉体的微纳米氧化铝材料”“应用于光伏玻璃表面的SiO₂涂层”等项目负责人。那些反复验证的数据、答辩台上的紧张与自豪,最终凝聚为“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海赛区铜奖等25项荣誉奖项。

而在斜杠的另一边,她是台上知性灵动的主持人,“实验其实很枯燥,加入主持人社团是很好的放松”。社团每周都会邀请专业老师来做情境重述、发音吐字等培训,帮助她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中表现出色 。


主持台上的历练,反哺了她的专业成长。作为项目负责人,那些在学校活动中磨炼出的语言主持能力,让她在各类评选竞赛中更加从容——无论是精准凝练地上台阐述,还是敏捷犀利地答辩应对,多维度的专业素养助她走上更宽广的发展道路。

王子轩始终记得曾有位小男孩充满好奇地问她:“材料真的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厉害吗?”这个问题像一粒种子,深植在她的科研道路上。她希望能像那些沉默却坚韧的材料一样,在千百次锻打中寻找属于自己的晶格,让科技的光芒照亮更多人的生活。


在大零号湾大学生艺术季展演舞台上,王子轩会如何讲述她的故事?

4月29日,台上揭晓!


供稿:区文化旅游局

编辑:王若曦

初审:陈依婷

复审:方雨斌

终审:刘垦博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