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实习生 曾伊可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毕若旭)“使菌草技术成为造福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的‘幸福草’!”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菌草事业的殷切期望。2021年,福建农林大学以“知识+实践”的创新模式,创立了大学生菌草创智社,引领同学们走进菌草世界、投身菌草事业。

大学生菌草创智社是在校党委的领导下、校团委的指导下,依托学校大林学优势学科群专业资源,深度融入菌草与生态学院“组织、课程、科研、实践”四维协同育人体系,培养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人才的重要工作载体。自成立以来,社员200余人次参与到24项国家、省部级科技项目。在学术和竞赛领域,社团屡创佳绩,荣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等多项荣誉,参与形成了论文、专著、专利等成果百余项,实现了创新提质和学生培养的双驱并进。为学校“双一流”建设贡献社团青春力量。

从“尝试”到“热爱”,社团成员开启一场对菌草的探索之旅。“百团招新,我被摊位新颖独特的布置吸引,丰富的植物陈列,学长学姐细心的讲解,让我下定决心进入社团。”社团负责人唐子栋回忆。在社团3年,从“萌新”成长为“负责人”,他参与了野外实践考察、技术服务乡村振兴等大大小小的社团活动。“还在高中时,偶然看到新闻联播对‘幸福草’的报道,好奇这种草到底有什么作用,后来发现在我的家乡平潭岛也有种植。”社团成员陈司昂与菌草的结缘,源于菌草与家乡的“联动”。他表示未来想从事菌草产业,为家乡的建设发展出份力。

知识运用与实践开展的紧密结合,是菌草创智社的突出优势。菌草创智社积极参与各类创新创业赛事,并获得不少成绩。早在2021年社团成立后不久,团队就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一路过关斩将,凭借出色的表现荣获国家级银奖。

社团积极组织成员参加外出调研和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陈司昂高中时就因为家乡一直饱受风沙侵害和土壤退化的问题,积累了许多菌草相关知识与经验,他经常向社团的同学科普宣传,对不同种类的菌草如数家珍。除本科生之外,社团成员中还有经验更为丰富的研究生。易超曾跟随菌草技术发明人林占熺到沙漠实地开展科研工作,成为许多社团成员心中的榜样。社团的指导老师们除了每次的实践指导,还会经常为学生们提供不同的学习机会。由社团成员组成的菌草科创乡村振兴实践团队荣获2022年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优秀团队。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