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家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关注持续升温,明确提出“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的要求,全国各地陆续出台细化措施,“体育2小时”已成为学校体育改革的重点议题。
在严格落实时间安排的基础上,我们还需进一步追问:“孩子们需要怎样的2小时?其中涉及的各方又该如何保障?”早在四年前,吴泾实验小学就已着手探索这些问题的解决路径,如今在时间分配、师资协调以及管理机制等方面交出了一份他们的答卷。
“精打细算”用时间
下午4点,正值课后服务的第一时段,完成作业的孩子们蜂拥而至操场上,熟练地穿戴好装备,绕着操场开始骑行,“我特别喜欢骑在自行车上看四周一扫而过的风景,让我心情非常舒畅。”五年级学生张嘉高说。
想到写完作业后可以玩飞盘、骑自行车,吴承容无形中加快了书写的速度,仿佛每一笔每一画都在为即将到来的欢乐时光而雀跃,“听到老师告诉我们优先完成作业的可以去操场上玩,同学们写作业的效率都快了很多”。
副校长唐小红告诉记者,学校结合“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政策,对原有的体育活动进行调整,梳理了体育课、体活课、大课间、眼保健操、室内操等综合活动时长后发现,假设不将课间休息时间计算在内,距离真正达成“2小时”始终有半小时的时间缺口。
“只有补齐这个缺口,才能让2小时真正覆盖到全体学生。”唐小红介绍,学校充分考虑学生具体情况,综合评估早、中、晚上三个时段后,决定在课后服务的第一时段开展覆盖全校的游戏化体育锻炼,这一时段学生们都在校内,便于统一组织与管理,而在放学回家后,每一位学生还会收到量身定制的体育作业,可根据当天实际运动情况进行补充。
“因‘趣’施教”增活力
与此同时,学校精准把握学生年龄与心理特点, 结合不同年级学生需掌握的体育知识、技能及体能,巧妙融入游戏元素,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与热情,如一年级的单双脚跳投沙包、踩脚踏车,二年级的攀岩和海绵球,三年级的跳短绳、飞盘,四年级和五年级升级为骑自行车、呼啦圈等。
在日复一日充满欢声笑语的运动中,五年级的殷静涵欣喜地发现自己的体质正悄然变好,“我们的运动时间比以前多了很多,我感觉我的体质变得更强,生病也少了,心情也更加愉快。”
关注整体还不够,在青少年肥胖率不断上升的当下,还要将更多目光聚焦在个体上,学校盯上了“小胖墩”群体,把百余位有减重需求的学生组织起来,为他们制定科学、有效且有趣的运动计划,包括 慢跑、跳绳、玩羊角球、钻山洞、掷飞盘等特色活动。
几个回合下来,孩子们的额头上冒出细汗,小脸蛋也红彤彤的,每周3次、每次一小时的减肥计划对他们而言不再是一件枯燥的事。如今,体质干预班开展四年来,已经有70多个“小胖墩”瘦回健康体重。
“时间胶囊”补师资
解决了时间安排、每天进行什么体育活动等问题,“谁来带着孩子进行体育活动”也在考验着学校的管理智慧。
“我们一共6个体育老师,要上27个班,平均一位老师一天要上4到5节体育课,此外还有各种各样的体育训练,以及保障‘体育2小时’所做的各项工作。”吴泾实小科研室主任王丹萍坦言道,体育教师的压力随着对体育的重视而增加,但学校正通过各种方式为体育教师减负,包括采取如“时间胶囊”、获奖奖励、加班津贴等激励措施。
王丹萍口中的“时间胶囊”又名教师弹性工作制,是2021年“双减”政策推出后,学校为鼓励教师参与到不同时段的课后服务中而推出的举措,该项举措在当下显现出了更强的适应性和有效性。
据介绍,超出自身工作时段看顾学生锻炼的体育教师们,可以将时间储存起来,兑换相应的调休时间,且不计入日常考勤。“在没有课的情况下,教师们可以申请弹性上下班,这样也能让教师们始终以更饱满的精神状态陪伴孩子们成长与进步”。
如今,校园处处充满着鼓励学生运动的氛围。教学楼内新增了体育游戏屏,学生们走 出教室即可参与运动游戏;操场上安装了智慧大屏,能够实时统计学生跳绳的个数;器械室也添置了飞盘、自行车等运动器具;孩子们踊跃参与到羽毛球、篮球、足球、乒乓球等项目比赛中……
“爱运动的孩子,总是洋溢着阳光自信。”校长薛琼谈道,在运动中,孩子们的专注力得到显著提升,熟练掌握游戏规则,记忆力与注意力也随之提升,同时还培养了团体意识。 “一个思维敏捷、协调能力强的孩子,他的头脑也会更加灵活”,这便是运动的神奇魅力——它不仅塑造了孩子们强健的体魄,更在潜移默化中滋养了他们的智慧与品格。
“体育2小时”不仅是一个时间保障问题,更是一个需要科学设计、合理分配和多方协同的系统工程。吴泾实验小学四年来持续发力,不断加大在体育教学与活动方面的投入,校园体育文化也愈发浓厚,其经验更是吸引了央视新闻等媒体的关注,成为学校体育改革中的亮眼范例。
【记者手记】
前不久,校长开心地和我分享了央视新闻对他们学校的报道,“你还记得吗?这篇四年前你采访的关于,央视看到后,来我们学校采访了。”我也很惊喜,“没想到时隔四年,这个举措、这篇文章再次被看到了,也多亏你们一直坚持在做。”
“坚持是体育最宝贵的品质,我们只是把这份坚持带到了教育教学工作中。”正如校长所言,在写现在这篇报道时,有太多熟悉之处了,减重的小胖墩、 、 量身定制的体育作业,还有与日俱增的运动器械和项目……四年间,我多次踏入吴泾实小,见证一所学校的坚持与成长,看着他们从点滴积累到全面绽放,在教育星空中闪闪发光。
记者:宿铭珊
初审:林心怡
复审:戎长春
终审:徐雷冰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