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天山中医医院收到了一封落款为“蒙恩者”的感谢信。“蒙恩者”并不是一个人,而是受益于天山中医医院肿瘤科的多位患者,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
下午时分,天山中医医院肿瘤科病房内,72岁的陈阿姨正在和同病房的病友们聊着天。
“每天吃好、喝好、睡好,不要把自己当个病人,治病的事情交给医生,咱们就努力配合,你们看我就是最好的例子,这么多年下来越来越好了。”陈阿姨积极的情绪影响着身边的病友,他们原本愁云满面的脸上,渐渐泛起了笑意。
说起陈阿姨,也着实是天山中医医院肿瘤科的“元老”级患者了。2015年肺癌手术后,陈阿姨先后71次在天山中医医院住院,接受化疗、中药调理、免疫治疗,从最初的心态低谷到现在“完全没有把自己当作病人”的乐观,陈阿姨说,她最要感激的就是肿瘤科的医护们。
说起曾经走过的抗癌之路,陈阿姨并没有“往事不堪回首”的惆怅,而是笑着讲述曾经的过往。
“刚开始化疗的时候呕吐、拉肚子、浑身无力,那时候真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看到我难受的时候,护士总会多在我身边站一会儿,安抚我,鼓励我,医生为我开出汤药,减轻化疗的副作用。”陈阿姨说,当时问及每天吊水的意义何在,医生的一句话让她至今难忘:免疫力上去了,指标更好一点,身体坚持的时间越长,以后的办法就更多。
在已经“重生”的陈阿姨们的眼中,身着白衣,昼夜无休的医护们,则是病房里最安心的存在。
“我们肿瘤科坚持以国医大师刘嘉湘教授‘扶正治癌’的理论为指导思想,将中医综合治疗作为主要手段治疗恶性肿瘤,并致力于创建‘和’为核心的服务文化,形成‘以病人为中心,以疗效为前提’的临床诊疗及健康服务模式,为患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让绝大多数患者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获益。”天山中医医院肿瘤科主任周之毅说。
同样获益的,还有56岁的韩女士。
2021年,韩女士罹患妇科肿瘤并接受了手术治疗,之后放化疗的副作用让她步入了人生的“至暗时刻”——吃什么吐什么,严重的时候都不能闻食物的味道,体重也迅速下降了20多斤。
2022年6月,结束了放化疗的韩女士来到天山中医医院肿瘤科住院,接受中医调理。
“一住进医院,就觉得自己的病好了一半。”回想起几年前的情景,韩女士依旧历历在目,“知道我是外地的,医院尽快帮我安排了床位,只要我有疑惑,护士都有问必答,还每天都提醒我要补充蛋白,怕我不清楚,还会帮我写下食谱。”
药物上调理,情绪上开导,饮食上调整,几次住院治疗后,韩女士的身体和精神状态都有了很大好转。
很快又到了住院调理的日子,入院前的那个晚上,韩女士在家里开心地收拾着行李箱,笑着告诉家人她又要去度过一次九天八晚的“旅游”时光。
“虽然是在住院,但很多时候我都忘记了自己是一个病人。”韩女士说,在她的眼中,这里的治疗不是冰冷的仪器和药物,医护人员会搀扶行动不便的患者进行康复训练,会耐心开导思想负担重的病人,会详细解释治疗方案并帮助患者树立信心……
“从前觉得暮年是等来的,现在才知道,生命是可以争来的。我们昂起头,挺起胸,高高兴兴地离开医院,重新回归家庭和社会。”这是“蒙恩者”感谢信中的一句话,他们说,在天山中医医院肿瘤科,没有神话般的“起死回生”,却有着无数双手托起的生命之光;不承诺“药到病除”,却用仁心仁术证明:在与死神的赛跑中,爱与专业,永远是最强大的力量。
图片来源于天山中医医院
撰稿:赵 立
编辑:竺嘉茹
责编:颜文彬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