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有言:“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顺应四季变化调整饮食起居,是中医养生的核心理念。如今,肥胖已成为威胁健康的“隐形杀手”,而中医食疗通过“辨证施膳”,结合体质与季节特点,帮助您在享受美食的同时轻松减重。


妇幼健康科普

春季:疏肝健脾,祛湿消肿

体质特点:春雨绵绵,湿气渐重,易出现舌苔厚腻、腹胀便溏、肢体困倦。

调理重点:疏肝理气、健脾祛湿。

推荐食疗方:

★茯苓薏苡仁粥

食材:茯苓、薏苡仁、山药、大米。

功效:健脾利湿,改善水肿型肥胖。

★玫瑰佛手茶

食材:玫瑰花、佛手片。

功效:疏肝解郁,缓解情绪性进食。

推荐食材:荠菜、菠菜能清肝火;山药、小米能健脾胃。

起居建议:晨起拍打胆经(大腿外侧),睡前艾草泡脚温阳祛湿。

夏季:清热消暑,调和脾胃

体质特点:暑热夹湿,易口干口苦、食欲亢进、大便黏腻。

调理重点:清热利湿、健运脾胃。

推荐食疗方:

★山楂荷叶茶

食材:焦山楂、荷叶。

功效:降脂消脂,适合舌红苔黄腻的湿热体质。

★冬瓜薏米汤

食材:冬瓜、薏苡仁。

功效:利尿消肿,尤其适合夏季水肿。

推荐食材:苦瓜、黄瓜能清热降火;红豆、茯苓能祛湿消肿;荷叶能促消化解油腻。

起居建议:避免久坐,午后练习“摩腹功”(顺时针揉腹100圈)促消化。

秋季:润燥养肺,固护脾肾

体质特点:秋燥伤肺,易皮肤干燥、便秘、痰多。

调理重点:滋阴润燥、健脾固肾。

推荐食疗方:

★百合银耳羹

食材:百合、银耳、莲子。

功效:滋阴润肺,缓解秋燥型便秘。

★黄芪枸杞炖鸡

食材:黄芪、枸杞、鸡肉。

功效:补气固表,增强体质防“贴秋膘”。

推荐食材:白萝卜能顺气通便;山楂苹果茶能促消化降血脂。

起居建议:早睡早起,晨练八段锦升发阳气。

冬季:温补阳气,化痰消脂

体质特点:冬藏时节,易阳气不足、痰湿积聚、畏寒怕冷。

调理重点:温阳散寒、化痰通络。

推荐食疗方:

★山药芡实粥

食材:山药、芡实、干姜、大米。

功效:温补脾肾,改善虚寒型肥胖。

★当归生姜羊肉汤

食材:羊肉、当归、生姜片。

功效:温经散寒,适合手脚冰凉者。

推荐食材:黑豆、核桃能补肾防虚胖; 桂圆红枣茶能补气血,防暴饮暴食。

起居建议:用艾叶和桂枝煮水睡前泡脚,能驱寒助眠。

中医减重小贴士

1

辨证施膳:胖瘦皆有“因”,需先辨体质(如脾虚、痰湿、气郁等),再选对食疗方。

2

动静结合:晨起快走升阳气,傍晚拉伸疏肝胆,每周至少3次有氧运动。

3

心态调节:按揉太冲穴(足背第1、2跖骨间)疏肝解郁,减少情绪化进食。

中医食疗减肥,贵在坚持与科学搭配。让我们从四季饮食入手,吃出健康,瘦出自信,为全民体重管理行动贡献中医力量!

★温馨提示:药膳需根据体质调整,特殊人群(孕妇、慢性病患者)请咨询医师后使用。

本期科普专家

李影

副主任医师

梧州市妇幼保健院中医科主任、中医儿科副主任。

擅长以中国整脊学理论为指导结合推拿手法、针灸和小针刀、银质针等中医微创技术治疗脊柱相关疾病,尤对青少年脊柱侧弯、妇女产后腰腿痛、小儿斜颈、颈椎病、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间盘突出症、老年退行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有独到见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同时开展社区常见病的中药辨证、针灸等治疗。

陈燕

主治医师

从事中医工作10年余,对中医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及产后康复方面疾病有独到见解。

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女性盆腔炎、阴道炎、月经不调、痛经、更年期综合征、乳腺囊性增生、附件囊肿等妇科疾病,骶髂关节紊乱、子宫阴道膨出、腹直肌分离、单纯性肥胖、压力性尿失禁等疾病。

吴小春

主治医师

从事中医临床工作10年余,曾到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分院中医经典科进修学习。

擅长运用经典中医理论、圆运动六经辨证体系指导思想治疗高血压、慢性咳嗽、代谢综合征等常见内科疾病及亚健康体质调理等。针灸方面擅长运用脐针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膝关节病、急性腰扭伤等脊柱相关疾病。

梧州市妇幼保健院

为您的全生命周期健康保驾护航!

文字:韦思玲

图片:来源于网络,仅用于健康科普,如侵删

编辑:陈梦霞

审核:李影、韦晓燕

终审:梁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