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任何一所高校来说,人才都是学校发展的基础。高校拥有强悍的科研团队以及优秀教师,才会逐渐提高自身的科研实力,形成良好的校园氛围,才能吸引优质学生。
因此,全国各地高校都想方设法引进各种顶尖学者,甚至为了引进国外留学回来的年轻学者,都破除各种循规蹈矩的制度。
通过梳理985高校的人才引进计划来看,东部沿海地区985高校利用自身的地理位置优势和资金优势,明显更能吸引人才,
我国中部以及西部地区的985高校,在人才引进方面处于劣势,甚至自身面临的人才流失问题都没能得到解决。
比如下面所要提到的三所985高校,人才流失非常严重,已经超出正常的人才流动范围。这样也导致这些985高校实力被削弱,排名出现明显下滑。
一、兰州大学
国家实行计划经济时代,人才的流动都是由国家安排,全国高校人才体系都相对固定。那时候的兰州大学在全国都极有声望,甚至被美国列为中国最具有影响力的19所大学之一。
能获得这样的赞誉,主要是因为兰州大学当时拥有一批顶尖学者,上个世纪80年代,兰州大学拥有10余位院士,上百位各学科的领头人,但这些人才都已经严重流失。
比如最近30年兰州大学自主培养出19位院士,目前留校的仅1人。有23位“长江学者”都流向东部沿海地区高校。这还包括兰州大学生命科学院原院长黎家。
郑强教授曾经在演讲过程当中都提到,兰州大学流失的人才都已经能再组建一所重点大学。这足以说明兰州大学人才流失已经很严重,目前都还没有止损。
据最新高校排行榜来看,2025年软科版排行榜,兰州大学全国仅排名39,2025年校友会版排名,位列全国第34名。总体来说,和巅峰时期很难相提并论。
二、吉林大学
吉林大学当年合并五所高校,最终成为巨无霸类型的985高校。但因地理位置和经济等因素影响,最近20年人才流失特别严重,影响到学校整体发展。
比如吉林大学最近30年共培养出33位院士,但是留在吉林大学的仅有10余位。最近吉林大学副校长马琰铭院士,出任浙江大学校长。还有东南大学校长孙友宏院士,也是来自吉林大学。
吉林大学为全国各地输送数十位高质量校长,除了这种国家被动安排外。浙江省还有大批的学者都选择南下,比如吉林大学著名教授陈虹选择加盟同济大学,类似的学者不计其数。
这样的结果使得吉林大学科研团队受影响,比如第四轮学科评估没有A+学科,国家三大奖方面表现不佳。最近五年高考录取分数线下降,生源质量受影响。
从第三方机构来看,2025年校友会版和软科版排名,吉林大学均是位居全国26名。这样的排名整体表现一般,和巅峰时期相比,还是有较大的退步。
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曾经在国外享有盛誉,这里面很重要的原因是中科大少年班以及学校培养的顶尖人才,都留在欧美等地区发展,所以在欧美学术界有较大影响力。
中科大每1000名本科毕业生里面,最终都能诞生一位院士。这里所提到的院士自然也包括美国方面的院士。比如中科大著名天才庄小威,就成为美国哈佛大学终身教授。
因此,中科大每年的本科生和博士生面对优秀人才,有大量都是流向欧美国家的高校以及研究所,可以说是自身人才的重要流失,直接为欧美做“嫁衣”。
根据不完全数据统计,中科大在最近10年里面已经流失12位院士,15位国家青年杰出学者。主要流向为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等沿海地区高校。
中科大以前在国内仅次于清华北大,但是这些年已经有所退步。比如2025年软科版排名,中科大位居第7。2025年校友会排名,位居第9名。
以上三所985高校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期,在全国的排名都较为靠前。但是最近20年,大量高端人才陆续被挖走,整体发展受影响。
从实际情况来看,地理位置已经影响到兰州大学和吉林大学发展,两所高校的人均经费在985高校里面排名较为靠后。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位于安徽合肥,与真正的长江三角洲核心城市相比,仍然有差距,所以相关的高端人才也容易被这些地区的顶尖高校吸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