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你是不是疯了?让我给你三十万才能嫁给你?”聂小暖气得浑身发抖。
“这怎么能叫给我呢?是为了我们未来的孩子,为了你能享受北京的资源。”段曜辰一脸理所当然。
“那我家要的彩礼就是为了补偿我父母的养育之恩,这有什么不对?”
“北京不兴这一套,我有户口有房子,你应该感恩戴德才对。”
“感恩戴德?我凭什么要感恩戴德?因为你是北京人吗?”
“不然呢?你知道多少人挤破头想嫁进北京吗?”
“段曜辰,你真的太令我失望了。我爱的不是你的户口本。”
1
在北京这座城市里,有太多像聂小暖这样的年轻人。他们来自全国各地,怀揣梦想,在这座古老而现代的都城打拼。
而像段曜辰这样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则自带一种与生俱来的优越感。
这种优越感不仅来自于那个红色封皮的户口本,还来自于祖辈留下的四合院和胡同里的记忆。
段曜辰生在北京城二环内的一处四合院里,虽然面积不大,却是实打实的学区房,价值连城。
他在国企做中层管理,薪水不算特别高,但胜在稳定。加上父母早年分到的四合院,他在婚恋市场上可谓是香饽饽。
三十五岁的年纪,身高一米八,长相端正,谈吐幽默,再加上北京户口和房产,简直是完美。
聂小暖是河北保定人,二十九岁,毕业于北京某知名财经大学。她在一家外企做财务,工作能力强,年薪三十多万。
但在北京这个城市,她依然只能租住在朝阳区的一个小户型公寓里。
每个月四千的房租,让她不得不精打细算。但她依然热爱这座城市,热爱这里的机会和可能性。
他们是在一次朋友聚会上认识的。段曜辰被聂小暖的聪明独立所吸引,而聂小暖则被段曜辰的幽默风趣所打动。两人相谈甚欢,交换了联系方式。
第二天,段曜辰就约聂小暖出去吃饭。他带她去了胡同里的一家老字号,点了满桌京城小吃。聂小暖被他的热情和细心所感动,两人迅速熟络起来。
一周后,他们确定了恋爱关系。段曜辰带着聂小暖在北京城里游荡,去角楼看夕阳,去什刹海划船,去南锣鼓巷吃小吃。
聂小暖仿佛看到了不一样的北京,不再只是高楼大厦和拥挤的地铁,而是充满了历史和人情味的古城。
而段曜辰也喜欢聂小暖身上那种独立自强的气质。她不像他以前交往过的北京姑娘,动不动就要男友买这买那。聂小暖更懂得生活的不易,也更懂得珍惜感情。
半年后,段曜辰决定带聂小暖见父母。他的父母住在四合院的主屋,而他住在旁边的耳房里。虽然两处房子都不大,但胜在地段好,四周便利。
段父段母对儿子找了个外地姑娘不太满意,但见聂小暖温婉有礼,工作能力强,态度也渐渐缓和。
特别是当聂小暖带着精心挑选的礼物,并且主动帮忙做家务时,段母的眼神明显柔和了许多。
2
聂小暖也邀请段曜辰回保定见父母。段曜辰有些不情愿,但还是答应了。在去保定的高铁上,他随口说了一句:“反正以后都是在北京生活。”这句话让聂小暖心里有些不舒服,但她没有表现出来。
聂家住在保定市区的一个普通小区,三室一厅,温馨整洁。聂父是中学老师,聂母在医院做护士,都是知识分子。他们对女儿的这个北京男友充满好奇和期待。
段曜辰带了北京特产和一些礼品,聂父聂母很高兴。但当饭桌上段曜辰再次提到“以后就在北京生活”时,聂父的眉头皱了一下。聂母则赶紧转移话题,问段曜辰在什么单位工作。
回北京的路上,聂小暖委婉地提醒段曜辰,不要总是强调北京,这会让她父母觉得自己的女儿要被“抢走”了。
段曜辰笑着说:“这不是事实吗?你总不能让我搬到保定去吧?”
聂小暖当然不会让段曜辰搬到保定。她只是希望他能尊重她的家乡,尊重她的父母。但她没有继续这个话题,因为她觉得随着感情的深入,段曜辰会慢慢理解的。
交往一年后,两人的感情稳定而甜蜜。虽然有些小摩擦,但整体还是非常和谐的。段曜辰开始考虑结婚的事情,他觉得聂小暖就是他想要共度一生的人。
而聂小暖也同样深爱着段曜辰。她喜欢他的幽默和体贴,也喜欢和他一起规划未来的生活。
虽然有时候会被他的“北京优越感”刺到,但她认为这只是一个小缺点,可以慢慢改变。
在一个浪漫的晚餐后,段曜辰向聂小暖求婚了。他没有准备钻戒,而是给了她一把钥匙——他四合院耳房的钥匙。
聂小暖感动地接受了,她知道对于一个北京人来说,这比任何钻戒都有意义。
两人开始筹备婚礼。段曜辰想要一个简单的仪式,最好就在四合院里办,热闹而有烟火气。
聂小暖则希望能在酒店举行,让远道而来的亲友有一个舒适的环境。
就在这时,聂父聂母来了北京。他们希望和未来的亲家见面,商量一下婚事。
同时,按照保定的风俗,他们提出了彩礼和婚房的要求:十八万彩礼,加上新房首付的一半。
段曜辰听到这个要求后,脸色立刻变了。他从小在北京长大,对于彩礼这种事情完全不能理解。
在他看来,北京人不兴这一套,双方各出一半,甚至女方多出一些才是常态。
3
“什么彩礼?我们北京不兴这个。”段曜辰的语气里带着明显的抵触。
聂父有些尴尬,轻咳一声说:“这是我们那边的习俗,也不是要刁难你,主要是表示一下心意。”
“表示心意不需要这么多钱吧?再说了,我有北京户口,有四合院继承权,这些难道不值钱吗?”段曜辰越说越激动。
聂小暖赶紧打圆场:“爸,妈,这个事情我们再商量,北京这边确实风俗不太一样。”
段母也插话道:“是啊,在北京,一般都是女方陪嫁,毕竟我们男方提供的是北京户口和房子,这可都是花钱买不到的。”
气氛一下子变得很尴尬。聂父聂母对视一眼,没有再说什么。但从他们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对段家的态度很不满意。
回到家后,聂父严肃地对聂小暖说:“小暖,爸爸不是势力的人,但段家这个态度让我很不舒服。他们把北京户口和房子看得比天还大,好像你嫁过去是他们的恩赐一样。”
聂小暖不知道该怎么回应。她理解父亲的感受,也明白段曜辰的想法。两边都有各自的道理,但似乎很难调和。
第二天,聂小暖找段曜辰谈这个事情。她希望能找到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
“曜辰,我知道你不理解彩礼这个事情,但这在我家乡是很正常的习俗。不是我父母贪图你的钱,而是一种传统的仪式感。”
段曜辰摇摇头:“我不是不能理解,但是十八万也太多了。你知道现在北京的房价有多高吗?我们结婚后,还要考虑孩子的教育问题,这些都需要钱。”
聂小暖想了想,说:“那我们可以商量一个我们都能接受的数字。毕竟婚姻是我们两个人的事情,不应该让金钱问题影响我们的感情。”
段曜辰沉默了一会儿,突然说出了一句让聂小暖震惊的话:“其实,按照北京的习俗,应该是你给我家三十万作为'进京费'和未来孩子的教育金。”
聂小暖以为自己听错了:“什么?你是说让我给你三十万?”
段曜辰一脸认真:“是啊,想在北京安家,享受北京的教育医疗资源,这是很合理的。我有北京户口和房子,这些都是无价的。”
聂小暖气得说不出话来。她怎么也没想到,自己深爱的人,竟然会说出这样的话。这完全颠覆了她对婚姻的理解——婚姻难道是一场交易吗?
聂小暖站在段曜辰面前,泪水在眼眶中打转。她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话,更不敢相信自己深爱的人会有这样的想法。
此时的她,是妥协于这个奇怪的“规则”,还是坚持自己的原则?
而段曜辰,是真的认为自己的户口和房子如此珍贵,还是有其他原因让他如此看重金钱?